第304章 秣马厉兵,袁氏崩乱(1/2)
温柔乡是英雄冢,但刘骏深知,乱世之中,片刻的安宁尤为珍贵,却不可沉溺。
享受了几日天伦之乐后,他便重新投入军政事务之中。
建安六年夏,许昌战报传来,果如刘骏及众谋士所料。
刘备虽有庞统之谋,关羽、张飞之勇,奈何兵力与曹操相差悬殊,兼之曹操回师迅速,调度有方。几场激战下来,刘备再度大败,只能放弃汝南,南下荆州依附刘表。
消息传来,刘骏麾下众将对几位谋士更是信服。
建安七年,春正月。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曹操在许昌休整完毕,再次将目光投向北方。
朝会上,曹操与群臣商议。
“袁绍仓亭败后,病重不起,河北人心惶惶。是否遣使邀刘骏,再度北上,共诛袁绍?”曹操问道。
荀攸出列:“丞相,刘骏其心已异,前番仓亭便暗中通袁,致使十面埋伏功败垂成。再邀其同行,恐重蹈覆辙,反受其制。”
程昱附和:“公达所言极是。刘骏坐拥徐、青,兵精粮足,已成分裂之势。
与其联合,反不如趁其羽翼未丰,早日图之。当下,平定河北乃首要之务。
既然刘骏不可信,不如丞相自引精兵北上,速破袁绍,再回头收拾刘骏。”
郭嘉身体稍有好转,也虚弱开口:“袁绍病重,诸子不和,此天亡袁氏之时也。
刘骏在侧,虽为隐患,但未明面背叛朝廷,可缓图之。主公当集中兵力,速定河北,以绝后顾之忧。”
曹操沉吟良久,权衡利弊。
刘骏确是心腹之患,但河北袁氏积攒多年的底蕴更让他忌惮。不趁其病要其命,等袁绍几个儿子缓过气来,或是刘骏彻底消化青州,局面将更加复杂。
“奉孝之言甚善。”曹操最终下定决心,“刘骏,疥癣之疾尔。袁绍,心腹之患也。传令,整备三军,不日北上,征讨袁绍。”
“丞相英明。”
……
曹操大军再度北上的消息,很快传到徐州。
刘骏并不意外。他迅速召集核心谋士议事。
“曹操忌惮我等,自行北上。”刘骏笑道:“袁绍病重,命不久矣,确是吞并河北的最佳时机。诸位以为,我当如何自处?是不请自来,率兵北上,还是静观曹操成败?”
贾诩慢悠悠道:“袁绍一死,诸子必相争。曹操此时北上,反倒不美。”
田丰对袁绍内部了解最深,点头道:“袁尚得审配、逢纪支持,占据邺城;袁谭占据渤海、河间两郡,心中不服;袁熙镇幽州,高干守并州,各怀心思。
袁绍一死,内乱必起。
曹操此去,看似占尽先机,实则反倒逼袁氏联合相抗。此战,我与文和所见略同。主公,静观其变即可。”
沮授叹道:“本初公……唉,惜哉,如能早听忠言,何至于此。”
他如今已全心效忠刘骏,但对旧主,仍觉惋惜。感慨一句,沮授拱手道:“授亦认为,此时不宜北上。”
刘骏点点头,看向徐庶。
徐庶沉吟分析道:“主公,现阶段确实不宜妄动。曹操势大,锐气正盛。袁氏虽乱,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此时介入,无论帮谁,都会成为众矢之。当坐观其变,待双方两败俱伤。”
“静观其变……”刘骏捻着已长长少许的胡须,伸手轻轻敲了敲地图上的冀州区域:“既如此,诸位以为,我们的机会在哪?何时介入为佳?”
贾诩道:“我等当下要务,乃是巩固青州,训练新军,囤积粮草。同时,可派细作潜入河北,散播流言,挑拨袁氏兄弟关系,加速其内耗。待曹操受阻自退,袁绍病故、二袁相争,则时机将至。”
刘骏点头,认可了谋士们的判断。现在急不得,需要的是耐心和准备。
“好。就依诸位先生之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