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三辞三让显君威,名正言顺主徐州 /(2/2)
合署共治,三印并下;
鼓木三敲,三日必审。”
最后行将落未落,吕布忽而上前,伸指在“兵只护民”四字下轻轻一点,留下一个如戟锋点雪的小墨痣。他开口极轻:“——再添一行。”
陈宫会意,把笔递给他。吕布执笔如执戟,落下八字:“以退为让,以让立威。”
碑胚上墨气未干,风吹一吹,墨味带着石灰气扑面而来,竟把人心里某些浮躁一并带走了。陈珪在轿中目睹,远远一按手杖,低声笑道:“老了也见一回‘法立于人前’。”
礼成之后,诸务接续——
魏相在“账房”前张榜小账:“盐、米、布、柴、药五项公估,晨牌、酉牌两更;错单三十,三日内复勘;‘缓冲金’启用一百二十两,为清口遇盗商旅先补。”
臧霸在“护江会”台上再布三更夜炬的节律:“二进一退,沿逍遥津旧法,白马津——清口——狼沟渡,一更、二更、三更各设烟火号。商旅有急,打两短一长之哨。”
鲁肃当众宣读“盐盟会半季试行约”,末了掩扇一笑:“半季之后,若三印不违、错单不积,广陵愿转‘试’为‘常’。”
陈登将“宗祠法碑”拓片挂在“法帐”,旁附小字:“陈氏先押‘家’。”糜竺把“秩序”石印拓片钉在“账房”,旁附小字:“糜氏先押‘钱’。”刘备亲手把“首议札”系在“市学”草棚的横梁上,旁附小字:“刘氏先押‘名’。”三张小字不出自同一人,却在同一天写在同一面风里。
许都使者钟某看完这一切,取出一张素纸,只写两行:**“徐州不归一君,归一法;君威立于让,法威显于民。”**折成一枚狭长的纸鸢,交与鸩卫:“带去许都,呈‘文若’。”
人潮散时,孩子们围着“名正言顺”碑胚打转,伸手去摸那八个字。有人指着“以退为让,以让立威”,问:“爹,这字什么意思?”那位父亲想了想,笑道:“就是有力的人往后一站,让规矩往前站。”
日落后,法帐外的风猛了一阵。北营“市学”第三堂开讲,题为“丁役抵差”。讲到一半,传令兵从台下奔过,低语入张辽耳边。张辽神色不变,轻轻一点头,抽身下台,去“护江会”整点夜炬。刘备停顿片刻,抬手指了指背面木牌,继续讲下去:“‘背面’是规矩,‘正面’是人情,今日学的是如何让‘人情’不坏‘规矩’。”
营门外,贾诩与陈宫袖手并肩。贾诩轻声:“‘三辞三让’,像在戏台上做活,却落在‘法’上。”陈宫笑:“**戏是给旁观者看的,法是给做事的人用的。**旁观者看完,就该上台了。”
“谁还在旁观?”贾诩问。
“袁术。”陈宫不加思索,“他在沂水边磨牙。——还有曹孟德,他在许都磨笔。”他转头看向碑胚上的字,笑意渐深,“但字先立在我们这里,笔再快,也得翻过山头才能改。”
这时,鼓木忽然被轻轻敲了两声。不是冤,是喜——“循市”初三未到,市人却自发来“报喜”。一位老掌柜捧着一本小账本,气喘吁吁:“今日小市,‘公估’照牌,‘错单’当街改,我这老账本开了三年,头一次写‘明白’两个字。”
魏相接过,挥笔在账本最末写下四个字:**“明白可久。”**他把账本还给老掌柜,老掌柜笑得眼泪光在眼眶里打转。
夜色愈深,三角营的三点火依次亮起,像一只展开的翼在地平线上稳稳铺开。清口夜炬应号,两短一长,江风拂来,火星被吹得细长,随后又收回去,像潮水抹平岸边的细细脚印。
吕布立在法帐外,抬眼看碑,碑面“名正言顺”四字在夜里不耀眼,像一盏放在远处的灯。陈宫走到他身侧,侧身而问:“主公可还记得合肥断桥边那支断箭?”
“记得。”吕布的眼在黑里亮了一瞬,“那时断的是敌人的胆。——今日立的是自己的心。”
“心立住了,‘徐州可期’便成‘徐州可久’。”陈宫轻道。
吕布没有再言。他低头把狼微牌拢在掌心,掌心的温度把铁的寒意化开一层。他忽然想起那句在檄文里写过的话:“不攻城先安民,不夺名先立法,不夺利先定价。”又想起碑下那八个字:“以退为让,以让立威。”
他回身入帐,挥笔连下三条军令:
其一,“渠工勘测三处并行,先测后筑,民不强徭,丁抵差半;
其二,‘市学’三日三课不误,‘背面’之后讲‘丁役抵差’与‘鼓木之法’,再讲‘潮水法’与‘缓冲金’,以‘账房’与‘法司’共课;
其三,‘盐盟会’设常坐,鲁肃为座上宾,半季复议,广陵、东海各派一人轮值。”
末了加一行小字,只有陈宫看见:“三辞不退志,三让不失柄。”
陈宫看完,哈哈一笑:“这行字,不上碑,宜上心。”
“上心即可。”吕布收笔,灯火映在他眼里,像一线不灭的光。
次日清晨,“名正言顺”碑胚终于干透,石匠把字刻了进去。碑脚下自发堆了三样物件:孩子写错的“学”字木片、老掌柜写“明白”两个字的小账纸、说书人折烂了的纸扇。有人说这是三样“俗物”,也有人说这是三样“重器”。说书人把扇背最后一行补完,抬头笑着唱:
“三辞不争名,三让不失柄;
让得人心定,名正言言顺。
桥搭镜照路,旗立法成阵;
徐州从此久,天下看此城。”
城中、营外、江上同时响起掌声。掌声里,有孩子的清亮,也有老人的沙哑。掌声散去,风里有纸墨的味、火光的味、以及一种说不出来的“久”的味道。
碑下,有人弯腰在泥地上写下六个字——字丑,却真:
徐州可期,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