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147章 一印托付江山重,霸主入主定徐州

第147章 一印托付江山重,霸主入主定徐州(2/2)

目录

——

入主之后,三道令即刻而下:

其一,“城令”。彭城旧墙修于外,内城增‘马道’与‘女墙’,环门以砖石交错砌成“燕尾”,角楼置床弩。广戚、下邳、东海诸县,选基筑堡,十日成形。城内大道以碑林旧碑铺路,曲巷以碎砖平泥。凡占路者,先讼、后罚、再拆,拆时公府印板钤在门上,书吏旁注:“此门曾堵,已开。”

其二,“渠令”。三渠并开:北引泗水、中贯东塘、南接小湖。渠间留两尺行路,置石笠三百以防塌岸。渠工不役贫,粮易役,价明示。凡匠役乡导,皆从义仓出银,月终张示。违者,重处。

其三,“屯令”。三百户为段,段设祠学与小工坊,伤残者优先授工。童子七岁入学,十三岁试“耕读二帖”,不识字者由军学教习夜课,课上挂“素旗”。凡豪强盘剥军屯者,先劝后罚;若拒,逐其家,毁其库,刻“曾苛已改”于门。

三令既出,钤以“公印”,鼓楼上连击三声。声音不沉不轻,刚好压住城内初起的喧哗,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把杂乱的线理顺。

——

入夜,盟府偏厅灯未熄。地图上,蜿蜒的淮水、泗水、运河在灯下泛着油亮的光。吕布、陈宫、贾诩三人围坐,小案上是热茶、冷印与一盘蜜渍山楂。

“合肥。”陈宫先提,“文远再请‘递旗’之策加力。”

“准。”吕布道,“但记一条——不扰市。”

“兖北。”贾诩指了指堡线,“高顺言‘成’。曹氏若夜试,先虚后击,勿追深。”

“准。”

“徐州。”陈宫把笔搁下,抬目,“今日‘入主’,明日‘入心’,后日‘入法’。入心已半,入法在‘案’。我请设‘四至巡’:昼巡仓与渠,夜巡门与市;四至者:子、午、卯、酉。凡巡必留一行字,字为公府笔,不留私名。”

吕布点头:“再加一条:‘三问’之外,增‘一听’——听老卒、听匠人、听寡妇、听童子。每旬一席,席名曰‘听事’,听而即断,断而即行。”

贾诩抬眼,笑意如猫爪轻挠:“君王,比我更会‘攻心’。”

吕布不接笑,只把“兵钥”轻轻推到柜边:“今天我把‘印’按在纸上,明天我要把‘印’按在路上。路平了,印就实了。”

陈宫“嗯”了一声,忽道:“有一事,要防——潘氏。”

“他笑得太稳。”贾诩接,“笑里有风。今日献盖,明日必有‘轻税重商’之言,借市挠法。应对之策:市价归‘义秤’,税归‘公府’,商号门上各挂一块小匾——‘平粜’二字。谁敢趁火噬利,先断其‘商号’,再断其手。”

吕布把蜜山楂切成一瓣,放回盘中:“按此行。”

说完,三人无言,只有灯芯在静处噼啪裂开一粒白星。外头风过祠门,“不屈、不欺、不忘”的匾微微一颤,像回应这一室将定未定的安宁。

——

另一处,彭城西里。潘承独坐书房,灯光下,他的笑纹像被刀描了一遍。管家低声回报:“华盖被公府‘挪’去做了童子座。”

“嗯。”潘承指尖轻叩桌面,“童子坐得惯,总有一日要起。盖子,总还有别的用处。”

“印柜三钥之制已立,‘家印’不得行。”

“行不了印,可以行‘言’。你去知会几家,明日市上散‘轻税重商’之语,只散,不写,不署名。再让人往江东去一封信——说徐州‘重商压武’,请其‘轻骑扰市’,不取地,只挠心。”他顿了顿,“记住,慢。”

管家领命,躬身退去。潘承关上窗棂,屋内更静。他仰头看梁上,昨天新挂的“愿恤邻”四字,被风吹得略有卷边。他伸手抚平,掌心掠过木纹,心里冷笑了一声——木纹摸上去是直的,世事未必。

——

合肥逍遥津,夜水阔,营火稀。张辽抚刀坐桥头,亲兵低声:“徐州开‘公府’,三令既出,‘印’归三钥。”张辽笑了一下,指尖敲鞍:“好。徐州稳,我这边就敢狠。传令——明夜递旗‘入市’增三处,盐、梳、秤,并告小贩:‘不许涨价,涨价者先收其秤。’”他抬头看江东营火,火苗像心口的寒,越看越稳。

——

三日后,徐州城内第一条“印路”铺成——从东门到盟府的一段石路。路不长,石不贵,乃碑林旧碑所铺。有人说忌讳,有人说踏实。吕布亲自把“公印”钤在路旁石桩的第一块白灰上,指尖染了一点红,红色被石头吸进去,渐渐沉。

一个孩子蹦到石旁,伸手一摸,摸到一点微温。他回头冲娘笑:“娘,这石头暖的。”他娘也笑:“那是印还没凉。”

暮色下,吕布立在石路尽头,回望城门——门上“徐州共议檄”猎猎,最底那六个字在晚风里红得像新血。他低声对陈宫道:“一印托付,不在我身,在路上,在人手里。”

陈宫拱手:“主公既知,徐州既定。”

“未定。”吕布摇头,“江东的风、兖北的试、潘氏的笑,都要接着。只是今天,先让徐州睡一夜稳觉。”

他说完,收鞭入肘,缓缓转身。夜从祠门那边静静落下,井沿刻着的“直稳狠”三个字被月光擦了一遍,像在石里生了筋。城中灯火一盏盏亮起,映在新铺的石路上,路不再冷,印也不再凉。徐州这一夜,心口的那口气,总算在“公印”的一压之下,沉稳地吐了出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