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192章 第一滴血墨

第192章 第一滴血墨(2/2)

目录

他把袖中的那一叠纸摸了一摸。纸角硬,纸里藏着一点暖,是灯火烫下来的。他想起天子在偏殿里坐着,衣袍在身上有点空,肩膀薄,薄得像一根笔杆。那孩子看他时眼里的那一点光,并不求,也不怨。那眼光象是一滴水从瓦脊滴下,刚好落在一枚石子上,水不大,石却受了力。那一滴,在他心里落了许年,今夜要把石子撞开一条小缝。

他不说话。他把要说的话都在心里过了一遍。他知道本章不须多言,言多则轻。人的心一刻比一刻冷,需要的不是语言,是敲门声。他想起几句,低低地在心里默背:吕布、奉先、温侯——不,是魔神。天下,怎能落于此等魔神之手!我董承,食汉禄,忠汉室,纵然粉身碎骨,也要为陛下,为这四百年天下,敲开一丝生天。每一个字都像他在自己心上敲了一下。他没有让这些字走出嘴,它们落在胸腔里,变成一阵一阵的热,热一点一点把冷向后推。

风穿过槐树枝,把细细的枯叶卷下来,叶落在他肩头,他不拂。远处忽有一阵马嘶,随即又无。城墙上的更鼓换了一更,敲得很沉,沉得像有人把一面鼓埋在土里去敲。某家院中传来极轻的咳嗽声,咳嗽之后是一阵瓷器碰在一起的“叮”的细响,像有人起身倒水。睡眠在这城里是破碎的,像被许多看不见的手在半夜里同时拨动,拨动的人各不相见,却在同一条线的两端拽着、拽着。

他走上前一步。

月光落在门板上,照出木纹里一丝一丝暗隐的线;那些线一旦被视线盯久了,便像要蠕动。他抬起手,手背上细细的毛被风吹得顺着一个方向,他把指尖放在门环上。门环有寒,寒从铜里直直沁出来。那寒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真实:金石之寒,人心之热。两相一撞,才知道自己是活的。

他看了看四周。巷口无人。对面屋檐下方的阴影厚了一层,像有人蹲着,实则是堆了几捆未卖出去的柴。他的目光又向上一掠,掠过檐角缠着的枯藤,掠过墙头一戳戳竖起的碎瓦,掠过更高处那一地的冷星。星看着一切,星不言。

他把环轻轻抬离门当,环与当之间立刻醒来一丝金属碰撞时最细最清的声,细得几乎听不见,却像一个念头从迟疑中挣脱的那瞬间的“喀嗒”。他停住——不是犹豫,是让门内的人心里那根弦先绷紧。他把那根弦与自己胸中的弦对准,让两根弦在同一时刻到达将要断裂的前一息。

然后,他落下第一记。

“叩。”

声音不大,却进得很深,像一粒小石投入极深极静的井。井水不会立时起浪,但波纹已在不可见处一圈一圈向外推。

他又抬起手。风从袖口里钻进来,凉意沿着手臂一路上行,到达肩,肩微微一紧。他觉得好。他要把这凉留住,让它在他身上与那团热一同存在——像冰与火在同一口器皿里互相照见。他落下第二记。

“叩。”

这一声比前一声更稳。稳不是力更大,是心更定。门板那边传来极轻的一点响,像有人从榻上坐起,足尖落地,木地板发出的颤音。又像另一人探了探头,问“谁”,但声音被屋子吞进去了,没有传到外面。

他再一次抬手。夜沉到极处,远处的更鼓声像在水里传来,慢,迟,厚。他把指尖捏紧一点,门环沿着指腹滚到指根,铜的冷咬了一口,像一只看不见的小兽在那儿轻轻一咬。他忽然觉得一种怪异的安定——这安定来自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来自他知道此后的一切不归他掌。门内的人若开门,便是一个方向;若不开,便是另一个方向。但无论哪一个方向,他都有了第一步。他不再想妻,不再想子,不再想屋梁上的枣。他只是把手放下。

“叩。”

第三记落下去的一瞬,他在心里看见了许多东西:偏殿里少年帝王的指尖落下的那一滴血,枯在绛带上的那一抹褐;宫外雪地里慌乱的脚印和紧接着的一道扫帚痕;某处宴席上刀鞘上的四个字在灯下冷冷的光;荀文若在廊下握紧又松开的手;种劭的车轮在河滩旁压过一块冰,冰裂时发出的细响;远处并州营中旗影重重,风一过,旗角在夜里抽了一下;还有他自己的心,从此不再回到原处。那一瞬,这些东西互相招呼,互相印证,像一张无形的网从四面八方合拢,将一个人紧紧按在中心。

门内,脚步声终于真切起来。轻,慢,小心。栓被摸了一摸,木与木之间摩擦出一丝温和的“窸窣”。有人探在门后,停,自问——是盗,是友,是劫,是救?答案在门缝里,在夜里,在他指尖余温尚在的那只青铜环上。

董承把手从门环上收回来半寸,站直。风从他颊边走过,带走了他呼出的那一点白雾。白雾散,夜更冷。他的眼睛在黑里一瞬不眨。他没有觉得怕,也没有觉得勇。他只是觉得一种极清极清的悲悯从胸腔里升起,悲悯之下是一道铁一样的意志。他在心里无声地说:第一滴,已落。其余的,不由人。

门栓轻轻一提,极小的“呀”声像一条细线从内外之间被悄悄牵出。夜色于是像一匹被撕开的布,露出里面的那一线暗黄的灯光。董承微微侧身,把袖中的纸向上一送,贴在心口的位置。他看见那道光像一只畏寒的手,从却步变成伸来。他把目光落在那只手上,落在门环与门当之间,那一道已然被敲醒的金属冷光上。

他没有再发一声。他只是把下一口气悄悄收住,像一名踏进刀山的人,先把脚放稳在第一块石上。

这一夜,许都无言。风仍旧来来去去,更鼓仍旧敲,猫在屋檐下又蜷作一团。城墙外,那片看不见的旷野上,某人的眼忽然睁了又闭,梦里有旗;某人的手从旧刀上滑过,摸到刀背最薄的那条线;某人的心像被人从暗处轻轻一推,向他从没有敢想的方向,微微倾了一分。这便是第一滴血墨落下后,夜所能携带的全部回响。

门开了一个缝。董承抬眼,眼里有月光,有灯光,也有一道决绝之后的静。他向那道缝迈近了一步,像向一口井里探身。他知道,井很深,石很冷,水也许不干净,里面可能会有蛇。但他还是探下去了。他把那一叠纸从袖中抽出,放在掌心里,掌心朝上,像捧着一盏不亮的灯,等着门后的人来接。这不是言语能达到的地方。门环在他身后轻轻晃了一晃,微不可闻的“叮”的一声,像夜为这一记敲门而留下的尾音。

他站定。夜把他的影子拉长,铺在门槛上,和门里那个人的影子交叠成一处。他看不见那个人的脸,他也不必看见。他只是知道,第一滴血墨,已在纸上,在带上,也在两个人的指腹上。其余将由下一章的“誓”去说。

这一刻,他不再是一个惶惶的臣,不再只是一个惧怕的父。他是一个系带的人。他把那条“带”从天子的指尖接过来,绕过自己的心,再绕向王子服的手。他听见在很深很深的地方,有一根弦“啪”的一声,断了;又有另一根更深更古老的弦在黑暗中被系上。风从他耳旁掠过,像一个看不见的使者在笑,又像在哭。董承垂下眼,把那笑与哭都收入胸中,化作一个字:守。

他抬起头——夜色如旧,门缝如新。灯光在里面燃着,雪光在外面照着。两道光之间,有一只手缓缓伸来,停在半空,迟疑。董承把那一叠纸轻轻递上去,没有用力。纸与指腹交接的那一触,短得像一粒尘落地,轻得像一只蝶点水,却足以让夜的纹理自此改变。

远处,更鼓第三次敲响,厚重如山。

风自槐间行,门环不再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