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君夺臣妻之朕偏要她 > 第140章 思念

第140章 思念(1/2)

目录

南巡路上,江宁府。

夜色下的江南别院,灯火通明,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本地官员为迎接“京中贵客”,设下了丰盛的接风宴。

席面精致,皆是江南时令佳肴,太湖白鱼、镇江肴肉、金陵盐水鸭……琳琅满目。官员们言辞恳切,举止恭谨,却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小心翼翼的奉承与试探。

玄烨端坐主位,身着宝蓝色暗纹锦袍,气度雍容,虽未言明身份,但那不怒自威的气势,已让在座众人心知肚明,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神色平和,偶尔举箸,多是浅尝辄止,与身旁扮作幕僚的李光地低声交谈几句,问及本地农桑、漕运等事,对席间的歌舞升平似乎并不甚在意。

梁九功垂手侍立在玄烨身后不远处,眼观鼻,鼻观心,内心却远不如表面平静。他瞧着那些官员们谄媚的笑容,听着那靡靡的丝竹之声,再看到席间偶尔穿梭斟酒、姿容秀美的侍女,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哎呦喂,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梁九功心里叫苦,『这些个地方官,揣摩上意的本事没有,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功夫倒是一流!这莺莺燕燕的,虽说比不上宫里的主子们,可这娇声软语、暗送秋波的……万岁爷您可千万把持住啊!奴才这双老眼可得瞪大点!』

他尤其留意到席间一位身着水绿色纱裙、怀抱琵琶的歌女,不仅容貌清丽,弹唱的吴侬软语更是婉转动人,一双秋水明眸时不时含羞带怯地瞟向主位。

当地布政使还特意介绍,此女乃是江宁府最有名的歌伎,曲艺双绝。

梁九功的神经瞬间绷紧,几乎要忍不住上前一步,假借斟酒挡住那“不安分”的视线。

他偷偷觑了一眼玄烨,见皇上正凝神听着李光地回话,目光清明,对那歌伎乃至满席的佳肴美人都视若无睹,仿佛眼前只是一场需要应付的公务,这才稍稍松了口气,暗念一声阿弥陀佛。

而随行护卫、扮作侍卫头领的容安,则按刀立于宴厅门外廊下,身姿笔挺如松。他听着里面的丝竹笑语,眉头几不可察地微蹙。

他不喜这等应酬场面,更担心陛下的安全。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庭院内外每一个角落,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姐姐在宫中的不易与期盼,他深深懂得,此行护卫圣驾,责任重于泰山,他绝不容许有任何闪失,亦不容许任何宵小之辈靠近天子半步。

紫禁城,坤宁宫。

与江南夜宴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坤宁宫内一片宁静。只是这份宁静里,掺杂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思念。

胤祚已经三岁多了,小家伙的记忆力极好,情感也愈发细腻。

玄烨离宫已有十来日,起初的新鲜感过去后,他开始明显地想念起皇阿玛。

这日晚膳,桌上摆了他爱吃的鸡茸粥和奶饽饽,他却拿着小银勺,有一下没一下地搅动着粥,没什么胃口,小脑袋耷拉着,显得有些蔫蔫的。

舒云看在眼里,心疼地将他揽到身边,柔声问道:“祚儿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胤祚抬起小脸,黑曜石般的大眼睛里蒙上了一层水汽,小嘴一瘪,带着哭腔道:“额娘……皇阿玛……什么时候回来?祚儿想皇阿玛了。”

舒云的心瞬间软成了一滩水,她轻轻拍着儿子的背,温声安抚:“皇阿玛去办很重要的事情了,就像……就像祚儿要好好念书一样。等事情办完了,皇阿玛就会回来了。”

“可是……可是祚儿背会了新的诗,想背给皇阿玛听。”小家伙委屈地拿出他这几日新学的《悯农》,磕磕绊绊却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然后仰着头,期盼地看着舒云,“皇阿玛听了,会夸祚儿吗?”

“会的,一定会的。”舒云肯定地点头,将他抱到膝上,“皇阿玛知道祚儿这么聪明用功,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