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稻香入梦来(2/2)
陈兰每天都会来祠里,给合道稻浇上灵根泉的水。她发现,稻株的高度总在夜里悄悄增长,清晨时,叶尖会沾着来自不同星域的露水,穗粒上的纹路也日渐繁复,却始终以“和”字为核心,像在记录三界与鸿蒙的所有故事,一笔一划,都浸着稻香。
飞禾船带来了柳乘风的消息:他们在鸿蒙深处发现了颗“镜像星”,星球上的一切都与凡俗界相反——土是甜的,水是辣的,连灵根的力量都会逆向运转,普通的合道稻种根本无法扎根,刚撒下去就会枯萎。
“阿禾的灵根正好能应对镜像星。”陈兰看着正在帮阿岩晒稻的孙子,这孩子的灵根既能顺向吸收地脉气,又能逆向储存星力,是天生的“双生灵根”,“让他跟着船队去试试吧,就像当年刚哥带着龙谷稻种离开青牛村,总得有人去闯闯新土地。”
阿禾出发前夜,陈兰给他缝了个稻壳香囊,里面装着三粒谷种:青牛村的记忆稻、两界关的岩缝稻、死寂星的鸿蒙稻。“这是刚哥留下的‘稻信’,”她摸着孙子的头,指尖的稻纹与他灵根上的纹路轻轻相贴,“无论在哪个星域,只要种下它们,就像咱们在你身边,啥都不用怕。”
飞禾船穿越鸿蒙光流时,阿禾打开了香囊。三粒谷种在星力的催化下立刻发芽,根须缠在一起,化作一道三色光流,指引着船队穿过镜像星的逆向引力场。当船身平稳降落,阿禾惊喜地发现,镜像星的土地虽与凡俗界相反,合道稻的根须却能顺着逆向灵根之力生长,像在镜中开出的花,奇特别致。
他给陈兰传回了第一封“稻信”——那是片带着镜像星纹路的稻叶,叶面上用星力写着:“奶奶,这里的稻子长得很好,它们的根向下长,穗却向上弯,像在给青牛村鞠躬呢。”
陈兰把稻叶夹在《合道稻培育法》里,这本书早已被无数人增补,页码从最初的百页变成了千页,纸页间夹满了来自不同土地的稻叶、谷粒、泥土样本,像本厚重的跨域稻志,每一页都写着“共生”两个字。
深秋的清晨,陈兰坐在老槐树下,看着记忆田的合道稻迎来丰收。阿岩带着残灵根修士们来帮忙收割,他们的灵根虽各有残缺,配合起来却比谁都默契:石灵根的负责加固田埂,火灵根的控制脱粒的温度,连那个曾被视为邪灵根的修士,都能用净化后的灵根清除杂草,动作熟练得像种了一辈子稻子。
孩子们在稻浪中追逐打闹,他们的灵根上都带着不同的稻纹,却能自然地一起催生苗芽,笑声比稻穗碰撞的声音还要响亮。阿禾从镜像星传回的稻种,此刻已在田边长出新苗,根须向下,穗尖向上,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鞠躬,逗得大家直笑。
陈兰望着稻田中央那株最高的合道稻,穗粒上的光流突然亮起,在空气中织出熟悉的身影——陈刚正弯腰收割,母亲站在田埂上笑着递来草帽,李老汉牵着青牛走过,柳乘风拄着星木杖站在稻浪边,阿岩年轻时的身影在田里奔跑……所有她想念的人,都在光流中对着她微笑,像从未离开过。
“我们都在呢。”光流中的陈刚开口,声音像风吹过稻穗,温柔又清晰,“稻子熟了,该打谷了。”
陈兰笑着擦了擦眼角,起身拿起镰刀。阳光下,她的身影与光流中的众人重叠,像一幅跨越时空的丰收图。镰刀落下,稻穗断裂的刹那,浓郁的稻香腾起,飘向两界关,飘向星河境,飘向鸿蒙深处的镜像星——那是祖稻之灵的气息,是陈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的证明,是所有守稻人共同守护的味道。
这味道,会随着合道稻的种子,传到更多的土地;会伴着每个种稻人的梦境,温暖更多的灵根;会像稻脉光流一样,永远在三界与鸿蒙间流淌,提醒着每个生灵:无论你来自哪里,带着怎样的灵根,总有一片田,能让你扎根;总有一缕香,能伴你入梦。
而青牛村的老槐树,还在年复一年地抽出新枝,树下的石碾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将新收的合道稻碾成金粉,随风飘向更远的地方,像在书写一封永远不会结束的信,信的开头永远是那句:“稻子熟了,回家收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