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赵凯(2)(1/2)
赵凯愤然离开训练场,每一步都踏得极重,仿佛要将地面踩碎。
他脸上火辣辣的,不是因为羞愧,而是源于一种被当众拂了面子的暴怒。
林砚那双冷静到近乎漠然的眼睛,还有沈枫那伙人看似平静实则隐含优越感的态度,像一根根细针,扎在他敏感的神经上。
“走着瞧……哼,一群走了狗屎运的家伙,加上一个爱管闲事的女人……”
他低声咒骂着,脚下的速度更快,将几个勉强跟上他步伐的跟班甩在身后。
虚拟世界里的挫败感,如同引信,瞬间点燃了他深埋在心底、早已习惯用傲慢与强势掩盖的脓疮。那是一片更为深沉、更为真实的黑暗,源自他进入这个游戏之前,那个名为“现实”的竞技场。
回到自己在游戏里购置的私人领域——一个装饰得极尽奢华、却透着冰冷金属感的悬浮堡垒。
赵凯挥退手下,独自一人瘫坐在那张宽大得有些夸张的指挥椅上。
周围是无声运转的精密仪器和展示着公会数据的巨大光屏,但它们此刻都无法分散他的注意力。
训练场上的那一幕,不断在他脑中回放,尤其是林砚那句“质疑主脑的判定标准”,像是一把钥匙,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他试图永远锁死的门。
门后,是他不愿回首的,属于“现实世界”的赵凯的人生。
那段人生,没有炫酷的技能,没有围观者的喝彩。
有的只是更为赤裸的欲望、更为精心的算计,以及……浸透在阴影里的罪行。
现实中的赵凯,曾是一名顶尖商学院的学生。
他出身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父母经营着小本生意,勉强跻身中产,却远算不上富贵。
从小,赵凯就对“成功”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这种渴望并非源于对知识或自我实现的热爱,而是对财富、权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尊崇(或者说,是畏惧)的赤裸裸的向往。
他瞧不起父亲的谨小慎微,认为那是对命运的屈服。在他眼中,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狩猎场,弱肉强食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大学,这座外人眼中的象牙塔,成了赵凯实践其“掠食哲学”的第一个试验场。
他的第一次“成功”操作,是针对同宿舍一个来自偏远地区、性格内向腼腆的同学,李铭。李铭学习刻苦,但家庭贫困,需要同时打好几份工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赵凯看准了李铭的窘迫和渴望融入集体的心理,先是假装热情地接近,请他吃饭,送他一些自己淘汰的、但对李铭来说还算不错的衣物,迅速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和感激。
然后,赵凯开始“不经意”地向李铭透露一些“内部消息”。
比如某个看似门槛很高的奖学金其实操作空间很大,或者某个教授手底下有“轻松拿高分”的科研项目名额。
当李铭表现出兴趣时,赵凯便面露难色,表示需要“打点关系”,需要一些“活动经费”。
善良而单纯的李铭,为了抓住这些看似能改变命运的机会,省吃俭用,甚至向家里撒谎要钱,将一笔笔对他来说堪称巨款的现金交给了赵凯。
结果可想而知。
所谓的奖学金和项目子虚乌有,李铭不仅损失了所有积蓄,还因为错过了申请其他正当机会的时间,导致学业和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当李铭终于鼓起勇气质疑时,赵凯早已准备好了说辞,他将失败归咎于“竞争对手太强”或“政策突然变化”,反而倒打一耙,指责李铭“自己不够努力”、“辜负了他的信任”。
他甚至故意在宿舍和其他同学面前,用一种惋惜又带着些许轻蔑的语气谈论李铭的“不成熟”和“急于求成”,成功地扭曲了事实,让不明真相的人觉得是李铭能力不足还怨天尤人。
李铭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困境下,最终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不得不暂时休学。
而赵凯,用从李铭那里骗来的钱,给自己换了一身名牌行头,请客吃饭,迅速在学院的“富二代”圈子里打开了局面。
他看着李铭黯然离开校园的背影,内心没有丝毫愧疚,反而有一种扭曲的成就感:“看,这就是软弱者的下场。
这个世界,聪明人收割愚蠢者,天经地义。”
这次“完美犯罪”让赵凯的胆子越来越大。
他开始将目标投向更广阔的领域。利用商学院学生接触到的金融知识和人脉,他参与甚至组织了几起针对校园贷的“套路贷”活动。
他们精心设计合同陷阱,以低息、无抵押为诱饵,吸引那些有消费欲望但缺乏经济能力的学生上钩,然后通过利滚利的方式,迅速将债务垒高到借款人根本无法偿还的地步。
接下来,便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催收。
赵凯从不亲自出面进行暴力威胁,他认为那太低端,风险也高。
他更擅长心理战术。他会“好心”地给借款人提供“解决方案”,比如介绍他们去某些灰色地带的娱乐场所打工,或者逼迫他们利用学生身份从事一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活动(如代考、倒卖个人信息等)来抵债。
他善于抓住每个人的弱点——怕家人知道、怕学校处分、爱面子、有暗恋对象——然后精准地进行精神施压,直到对方彻底崩溃,沦为他的提线木偶。
有一个外语系的女生,因为爱慕虚荣借贷购买奢侈品,落入了赵凯的陷阱。
还不起债后,赵凯没有威胁她,而是“温和”地建议她“发挥自身优势”,去参加一些他安排的“高端社交聚会”。
女生最初抗拒,但在赵凯连续不断的精神折磨和“为你着想”的伪善面孔下,最终屈服。
后来,那个女生彻底变了个人,眼神空洞,成绩一落千丈,最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有人说她退学了,也有人传言她去了南方某个城市,从事着不光彩的职业。
赵凯则用这些沾着同龄人血泪的钱,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他购置豪车,出入高级场所,身边环绕着一群趋炎附势的“朋友”。
他享受着这种掌控他人命运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神。
他一度认为,恶意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刻刀,能轻易雕琢出他想要的任何形状。象牙塔的纯净,反而成了他肮脏勾当最好的保护色。
……………
如果赵凯的恶仅限于对陌生人的算计和掠夺,或许他还不能称之为“很坏很坏”。
他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他能将这种冷酷无情的利己主义,施加于那些曾经对他抱有善意甚至爱意的人身上。
大三那年,赵凯遇到了苏晚晴。苏晚晴是法学院的高材生,不仅容貌出众,气质清雅,更有着独立的思想和善良的品格。她就像一道光,照进了赵凯虽然富有却空洞的精神世界。
起初,赵凯对苏晚晴的追求,或许还掺杂着一丝真心,但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一种“征服”——证明自己魅力的战利品,以及一个能匹配他“成功”形象的完美装饰。
凭借精心伪装的绅士风度和挥金如土的追求手段,赵凯确实打动了苏晚晴。
两人有过一段看似美好的时光。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当苏晚晴逐渐察觉到赵凯在一些商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手段不干净时,她开始善意地提醒和劝阻。
一次,赵凯试图通过窃取竞争对手的商业计划书来赢得一个重要的创业大赛。
苏晚晴得知后,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赵凯,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获胜,为什么非要走这种捷径?”
赵凯表面敷衍,内心却勃然大怒。
他认为苏晚晴是在质疑他的能力,是在用所谓的“道德”束缚他。
在他扭曲的价值观里,苏晚晴的善良和正直成了“天真”和“不识时务”。
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苏晚晴的光芒开始让他感到压力。
她的优秀是实实在在的,源于努力和才华,而他的“成功”却建立在沙土之上。
这种对比刺痛了他极度膨胀又极其脆弱的自尊。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背叛开始了。
赵凯先是故意制造误会,让苏晚晴怀疑他与别的女生有染,引发争吵,消耗她的情感。
然后,他利用苏晚晴对他的信任,在一次关键的模拟法庭竞赛前,假装无意间向她透露了对手的“致命弱点”(这个弱点其实是赵凯编造的),导致苏晚晴在比赛中策略失误,惨败收场,失去了保送顶尖律所实习的机会。
事后,赵凯又扮演起体贴的男友,安慰她,把失败归咎于“对手太狡猾”和“运气不好”,进一步削弱苏晚晴的判断力和自信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