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人心不可测,朱瞻基的真实与虚伪,朱高炽的最后一次教子(2/2)
若是等到爹或者我登基,到时再取消新政就是了。
如今我只想让爷爷不再高举屠刀。
而我也确实做到了,爹你看爷爷已经答应了,后面逐渐会好起来的。”
朱瞻基神情自豪,其实他劝朱棣,哪里是他自己也赞同实行新政啊,他的想法早早在之前北京时就已经暴露了,也说给朱棣听了的。
他这次不过就是不想看见朱棣这么杀下去了,朱瞻基很清楚天下需要这些文官来治理,现在杀得太狠,等他登基之时,他又还能用谁?
朱瞻基一直以来就重视文人士大夫,重视儒生士子,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在朱棣面前说那些话了。
朱高炽复杂的看着朱瞻基,果然,他没有看错啊,难怪他觉得刚才在大殿时朱瞻基很是反常,原来是在这里。
他没有与朱瞻基那样深入的交流想法,但朱瞻基是什么样的人,他可太清楚了,朱瞻基不说他都能够知道。
朱高炽都不得不说,朱瞻基这样做了之后,确实可以改变,而且也如他之前用拖字决一般,朱瞻基又何尝不是。
他们都是为了拖到朱棣的大限到来,待朱棣死后,他们就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如今朱棣是皇帝,他们哪怕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太孙,都只能按照朱棣的意志去做,没有任何办法。
但朱高炽却是一脸复杂的叹气一声。
“小子,你太天真了,你真的以为,老爷子刚才答应你了,就真的会这样去做吗?”
朱高炽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自豪得意的朱瞻基顿时变得有些僵硬。
“爹,你...这是什么意思?”
朱高炽看着朱瞻基的神情,更加的复杂。
“你以为你了解你爷爷,但你爷爷是谁?他是大明的皇帝。
而你才多大?
你以为凭借着这几年的时间就真的完全懂了老爷子吗?你以为你是谁?
你这个太孙,老爷子认,你才是,老爷子若是不认,你不是太孙,我也不是太子。
自我为太子之后,常年跟在老爷子身边,你明白什么是伴君如伴虎吗?
之前我就跟你说过这些,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
如今你三叔都被老爷子这样用,你以为老爷子会轻易停下吗?
还有,你既然老爷子是什么性子,你觉得他是一个轻易就会改变自己的决定,半途而废的人吗?
刚才老爷子答应你,也确实会做到,但老爷子说了还得再等几天,等你三叔从现在这个位置下来。
这几天,你觉得是真正字面上的几天吗?”
“你看着吧,老爷子后面是不会停止的,直到浙江完全落实新政,老爷子会找理由让你三叔下来的。
他暂时的答应你,不过是安抚你罢了,你连这些都看不明白,还了解老爷子?
我告诉你吧,这个天下,最了解老爷子的人,是你二叔。
当初你二叔不顾一切出去,如今看来,才是最正确的路啊。
而且你二叔知道老爷子会怎么做,你仔细想想,老爷子做的许多事,你二叔是不是之前就早早预料到了?
那时让你跟着你二叔一起出去,可惜你却是和你二叔闹翻,早早回来了。
若是你没有回来,或许会和如今的大明不一样吧。”
朱高炽看着深受打击的朱瞻基,心中还是有些失望的。
其实如今的朱瞻基确实已经很优秀了,可以说武能统率大军御敌于外,文能治国,结合了他和朱棣的许多优点。
但朱瞻基的选择,以及思想,虽然也在进步,但进步还是不够。
在朱高炽眼中,朱瞻基还是不够成熟与稳重。
表面看着哪里都好,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这一点,朱高炽看得确实够准,朱瞻基看着各方面都不差,什么都会,但偏偏与朱棣和他相比,都有差距。
朱瞻基整个人一时都有些麻木,本以为自己看得很透彻了,如今被朱高炽说来,他才知道是自己高估自己了。
其实这些话,朱高炽对他说了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他仿佛次次都能以不一样的形式犯同一个错。
朱瞻基坐在椅子上,没有丝毫动静,他在消化这次的事情。
良久,朱瞻基才缓缓看向朱高炽,一脸的苦涩。
“爹,还是你看得透彻啊,是我自大了,自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最终原来我也是一个蠢人,愚不可及啊。”
“小子,你也不要过于妄自菲薄,很多地方你也做得很好,只是不要在一件事没有出结果之前,早早的下定结论。
尤其是在人心方面,不要觉得你自己足够了解一个人。
人心,最是深不可测。
不仅是老爷子那里,以后你登基了,对待
不要以为你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不要轻易自以为是,更不要轻易的相信他们。
哪怕就是你一直看重的文官,虽然我也同样看重,但你也要明白一件事,那便是既要用,但还要防。
文官如此,武勋同样也是如此,不要轻易信任一个人,因为人心,随时都在变的。
你若是轻易放权下去,哪怕你后面发现了,当你想要收上来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说了这么多,你只需要谨记一句话吧,人心可不测,也不要去量,权力可以适当下放,但下放的同时必须要有防备,且还能随时收回来。
作为皇帝,最忌讳轻易相信某一个人,或者无脑重视文官或者武勋。
但也要记住,作为皇帝,也不能任何人都不信任。
你需要让人觉得你在信任他,但其实你心中,你自己要清楚,信任虽有,但防备亦有。
这点,你真得跟你爷爷好好学学。”
朱高炽说完,径直离开,他要去休息了。
这次,也是朱瞻基吃了教训,他顺势给出的教导吧。
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跟在朱棣身边这么多年,领悟到的太多了,远不是朱瞻基可以比拟的。
如今说的这些,他只希望朱瞻基不要和之前一样,又忘了吧。
这次若是没有意外,差不多也是他最后一次教导朱瞻基了。
后面朱瞻基在北京,轻易不会回来,他也只有这一两年的时间了啊。
且哪怕朱瞻基回来时他可以进行教导,但没有经历教训的教导,又哪里会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朱瞻基的性子,他可太了解了,正常的教导,朱瞻基不会听的,哪怕就是这样的教导,朱瞻基都只会听一部分。
有主见是一件好事,但过于的有主见,却未必是一件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