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活在2085 > 第19章 远行者号

第19章 远行者号(2/2)

目录

六人,六种渴望,在这一刻,因一个全新的名字达成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它超越了简单的更名,是团队精神的一次升华,是对即将开始的史诗航程最庄重的宣言。

---

消息迅速传开。dSRA高层内部虽有对传统命名的眷恋,但在李振邦将军的力挺和周孜婷团队的强烈意志面前,更名提议被迅速批准。改造中的“伏羲号”,其龙骨深处,即将铭刻上新的名字——**“远行者号”**。

巨大的船坞内,工程进度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全新的装甲覆盖了舰体,如同披上了星辰锻造的铠甲。流线型的引擎组散发着蓄势待发的幽蓝光芒。“深渊之眼”主传感器阵列如同巨舰冷静的瞳孔,凝视着深空。舰桥内部,崭新的控制台闪烁着柔和的光,等待着它的主人。

在舰艏位置,原本镌刻着“伏羲号”三个苍劲大字的地方,工程机械臂正小心翼翼地移除旧痕。新的、更加锐利磅礴的字体正在等待被铭刻上去——**“远行者”**。

周孜婷、军洛、鸿宇、赵娜、赵航、林露,并肩站在船坞高处的观景平台上,俯瞰着下方即将获得新生的巨舰。改造接近尾声,新舰的名字即将揭晓,一股混合着期待、敬畏与磅礴斗志的气息在六人之间无声流淌。

“远行者…”周孜婷轻声念出这个名字,仿佛在与这艘承载着人类最深渴望的星舰对话,“准备好,带我们去见证宇宙的答案吧。”

星海在窗外沉默,但“远行者号”的引擎,已然开始在龙骨深处,发出低沉而有力的、渴望远航的脉动。

“远行者号”的改造尘埃落定,崭新的舰体在船坞灯光下流淌着冷峻的金属光泽,如同蛰伏的星海巨兽。内部,则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空气净化系统低鸣,崭新的设备散发着微弱的能量场,走廊里回荡着工程验收的确认声和首批核心舰员适应性的脚步声。然而,这艘承载着人类最深期许的星舰,其庞大的身躯还远未被填满。启航前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最关键的一块——就是**人**。

dSRA中央招募大厅,人头攒动。巨大的全息屏上滚动着“远行者号”的雄姿和招募宣言:“追寻远航者的足迹,直面深空的奥秘。我们需要最坚韧的意志,最敏锐的头脑,最无畏的心!”来自联合体各领域的精英汇聚于此,空气中弥漫着兴奋、紧张与一种近乎朝圣的使命感。

招募工作由六位核心成员亲自把关,严格到近乎苛刻,却又充满各自鲜明的风格。

---

**舰桥,舰长座椅旁。**

周孜婷一身笔挺的舰长制服,目光如炬,审视着申请担任副舰长和执行军官的候选人。她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指核心:“如果在柯伊伯带遭遇未知高维能量扰动导致常规通讯失效,你如何确保指挥链在混乱中维持最低限度运转,并做出优先级判断?”她的语气平静,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一位经验丰富的原EU.F驱逐舰舰长(安德烈·伊万诺夫)的回答沉稳有力,条理清晰,甚至在预案中考虑到了利用“深渊之眼”阵列可能的被动模式进行非标准信号传递,这让周孜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cp互动:军洛作为安保主管,也参与了部分指挥序列人员的背景核查。一次短暂的战术会议间隙,两人在舰桥后方的数据台前低声交流。军洛将一份安全评估报告递给周孜婷,手指不经意地划过她紧绷的手背。“压力很大?”他声音低沉。周孜婷没有看他,只是微微放松了肩膀,指尖在报告上点了点:“比深渊巨口那次好点,至少这次,我们有时间准备…还有你盯着。”一句“还有你”,平淡却让军洛嘴角微扬,仿佛无形的重担被分担了一角。)*

---

**战术分析室\/工程甲板。**

军洛的“面试场”则充满了火药味。他亲自下场,模拟各种突发危机:舱壁破裂、小规模入侵、关键系统被恶意代码锁定…要求安全团队和损管工程师在高压下迅速反应、协同作战。他话不多,但每一个眼神和指令都带着实战淬炼出的冷硬。“反应慢了0.5秒,在深空,足够死三次!”他对着一个在模拟舱压失控时操作略有迟疑的工程师冷冷道。赵航作为试飞小队的头儿,也混迹其中,叼着能量棒,痞痞地对着新来的飞行员们指指点点:“嘿,菜鸟!别光盯着仪表盘发呆,想想外面可能飘着什么‘惊喜’!老洛的模拟可比现实的温柔多了!”引来一片哀嚎和更加专注的练习。

*(cp互动:在一次模拟对抗后的短暂休整,军洛在工程甲板角落检查“夸父II型”无人艇的挂载点。赵娜拿着数据板走过,瞥见他作战服下臂上新增的一道模拟擦伤(对抗激烈导致),脚步微顿。“模拟对抗强度超出安全阈值17.8%,可能导致非必要肌肉劳损。”她语气毫无波澜,却递过去一管高效修复凝胶。军洛接过,熟练地涂抹,抬眼:“阈值是你定的?”赵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他,“是基于你的生理数据和任务风险模型重新计算的。别浪费我的模型精度。”军洛低笑一声:“遵命,首席。”冰冷的凝胶带来一丝凉意,驱散了高强度对抗的燥热。)*

---

**科学实验室。**

鸿宇和赵娜的组合,简直是应聘者的“逻辑炼狱”与“灵感风暴”双重考验。鸿宇的思维如同跳跃的闪电,上一秒还在问量子纠缠通讯在超光速跃迁后的状态坍缩问题,下一秒可能就跳到某个外星生物电信号可能蕴含的“音乐性”解析。他手舞足蹈,眼镜滑到鼻尖也浑然不觉:“想想看!如果它们的交流是时空涟漪的协奏曲,我们该怎么‘听’?!”而赵娜,则像一台精密冷酷的扫描仪,用一连串冰冷的数据陷阱和逻辑悖论拷问着应聘者的思维严谨性。“你的假设基于碳基生命标准模型,偏差系数0.87。若目标为能量态意识聚合体,你的探测方案失败概率将升至92.3%。请重构逻辑链。”能在这两人夹击下不崩溃还能迸发灵光的人,凤毛麟角。

*(cp互动:一个应聘者被鸿宇的“外星音乐论”绕得头晕眼花,又被赵娜的“逻辑悖论”逼到墙角,终于崩溃告退。鸿宇懊恼地抓乱头发:“又吓跑一个!娜娜,你就不能稍微…委婉一点?”赵娜头也不抬地在数据板上记录着:“效率优先。与其浪费时间在无法通过基础逻辑验证的对象上,不如寻找真正有价值的变量。而且,”她终于抬眼,看着鸿宇乱糟糟的头发,“你的‘音乐理论’缺乏可证伪性,同样在浪费筛选时间。”鸿宇瞪大眼睛:“艺术!那是艺术直觉!是探索的灵感火花!”赵娜推了下眼镜:“火花需要可测量的能量阈值和稳定的传播介质,否则只是视觉噪音。下一个。”鸿宇气结,却又忍不住看着赵娜专注侧脸低笑:“行行行,你是逻辑女王,听你的。不过下次我提‘火花’的时候,你能不能稍微…嗯…假装欣赏一下?”赵娜嘴角似乎有0.1秒的微妙上扬:“基于你过往‘火花’的转化效率(低于3%),欣赏的性价比过低。不予采纳。”鸿宇:“……”这种“鸡同鸭讲”的斗嘴,却成了实验室里独特的背景音。)*

---

**生态穹顶花园\/中央资料库。**

林露负责的领域更偏向人文、心理和长期航行适应性。她坐在模拟自然光照的生态穹顶下,与申请担任心理辅导员、文化协调员甚至厨师长的应聘者进行着看似温和,实则洞察力极强的对话。她倾听他们对长期深空隔绝的理解,对异星文化接触的设想,甚至询问他们在压力下会选择哪种植物作为精神寄托。她的问题如同涓涓细流,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探知心灵的韧性与包容度。赵航有时会溜达过来,懒洋洋地靠在一棵模拟橡树上,看着林露沉静的侧影和那些或紧张或兴奋的应聘者,嘴角挂着玩味的笑。只有在她偶尔抬头与他视线交汇时,他眼中那份痞气才会瞬间化为毫无保留的温柔与骄傲。

*(cp互动:一个应聘者激动地描述着想象中的外星艺术,林露耐心倾听,眼中带着理解和鼓励。赵航默默递给她一杯温热的、散发着植物清香的茶——那是林露最喜欢的、船坞里培育的特殊品种。林露接过,指尖无意间触碰到他的手,一丝暖意传递。她抬头,对上赵航带笑的眼睛,无需言语,那份喧嚣中的宁静与支持已心照不宣。林露低头抿了一口茶,再看向应聘者时,声音更加柔和:“你的热情很有感染力。那么,如果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对人类认知产生强烈冲击,甚至引发群体性认知失调,作为协调员,你的第一步应对策略是什么?”赵航看着林露瞬间切换回专业模式,眼底的笑意更深,仿佛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

---

招募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远行者号”如同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人类中最勇敢、最聪慧、也最富冒险精神(或者说好奇心过剩)的灵魂。新面孔陆续登舰:有沉默寡言但手指在控制台上快如闪电的导航员;有能在三分钟内修好复杂管路的工程师;有对异星生物学如数家珍的博士;也有能用简单食材在零重力下做出美味餐点的厨师…舰内的空气逐渐变得鲜活而充满活力,也带来了磨合期的碰撞与火花。

紧张的气氛如同无形的弦,在启航日临近前越绷越紧。模拟训练的次数在增加,系统检测的深度在加大,每个人都在压榨着自己的极限。但在这份高压之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也在疯狂滋长——对未知星海的憧憬,对终极答案的追寻,对“远行者”身份的认同感。

舰桥巨大的观景窗外,是永恒深邃的星海。周孜婷常常独自站在那里,感受着脚下这艘钢铁巨舰蕴含的力量与全舰数百人共同的意志。军洛会无声地出现在她身后不远处,如同一座沉默的山,守护着舰长的背影,也守护着这艘承载着人类希望的星舰。鸿宇和赵娜在实验室里争论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隐约传来,那是探索欲与逻辑碰撞的独特乐章。赵航拉着林露溜到船坞的观景平台,指着远方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露露你看,那颗像不像我们第一个要去的路标?等到了那儿,我给你捡块外星石头当书签!”林露靠在他身边,感受着他蓬勃的活力,轻声说:“好。不过,我更希望捡到的是能读懂的故事。”两人相视一笑,星辉落在眼中,照亮了彼此心中的征途。

“远行者号”的龙骨在寂静中嗡鸣,引擎的低沉脉动如同沉睡巨兽即将苏醒的心跳。星尘在前方闪烁,心跳在胸腔鼓动。人类最精锐的远航者,已箭在弦上,只待那一声响彻寰宇的启航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