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新舰计划(1/2)
地球的决意如同强心剂,注入了龙吟基地的每一根血管。资源调配的优先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自太阳系各处的运输舰船开始汇聚,带来了稀缺的材料、顶尖的专家和庞大的工业预制件。整个启龙星系,仿佛一个被惊醒的巨人,开始了全力运转。然而,周孜婷和她的核心团队深知,面对“吞噬者”这种层级的威胁,仅仅依靠数量和常规技术的堆砌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一场质的飞跃,一件能够承载新战略、融合新知识、真正能代表“秩序火种”联盟力量的终极兵器。
在这个背景下,龙吟基地核心设计中心,一场关乎未来的头脑风暴正在激烈进行。巨大的全息工作台上,悬浮着“守护者”号及其之前各类舰船的设计蓝图,旁边是来自“园丁”遗产中那些充满玄奥的构造图片段,星语者提供的能量流动模型,巨石族关于物质稳定性的新奇理论,以及光羽族那难以捉摸的生物能量回路示意。信息庞杂,风格迥异,仿佛要将几种截然不同的宇宙哲学强行糅合在一起。
宏宇,这位首席工程师,双眼赤红但精神亢奋,他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了超过三十个小时。他的脚下散落着废弃的电子草图板,上面画满了各种疯狂而大胆的构想。
“不行!完全不行!”宏宇猛地挥手,将工作台上一个试图将人类引擎与光羽族能量生物核心粗暴拼接的模型扫到一旁,虚拟模型闪烁了几下,溃散成原始数据流。“我们不是在拼积木!我们必须找到它们的‘内核’!找到能让这些技术像活物一样协同工作的‘灵魂’!”
他转向旁边正在试图用数学语言描述光羽族能量和谐性的鸿宇,和正在冷静分析巨石族材料结构极限的赵娜。
“鸿宇!别光盯着你的公式!告诉我,‘秩序重构’力量的本质是什么?是强制的‘修正’,还是一种……‘引导’和‘唤醒’?如果我们把整艘船看作一个巨大的‘秩序稳定锚’,会怎么样?”
鸿宇从繁复的公式中抬起头,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本质……是后者,我认为。它更接近于一种对宇宙底层和谐规则的‘共鸣’与‘强化’。将整艘船作为载体?理论上……如果船体结构、能量回路、甚至成员的意识场都能与这原理共鸣,那它就不再是武器,而是……一个移动的‘秩序图腾’?但这需要前所未有的材料、能量控制和……嗯,哲学层面的统一。”
“哲学层面的统一?”林露被这个话题吸引,加入了讨论,“就像光羽族,他们的科技与他们的生命形态、他们的世界观是完全一体的。我们的新船,是否也应该拥有它的‘灵魂’?一个体现我们联合意志的‘灵魂’?”
“灵魂太虚无缥缈了,我们需要的是实打实的结构!”宏宇用力拍着桌子,但眼神却越来越亮,“赵娜!巨石族那种利用共振改变物质结构的技术,能否应用在大型舰体上?我们能不能制造一种‘活’的装甲,它在受损时能自我修复,甚至能根据威胁类型自适应改变物理特性?”
赵娜调出一系列数据模型,平静地回应:“理论可行。但需要解决能量供应和控制系统问题。巨石族的技术依赖于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极致理解和大规模能量精细操控。以我们目前的计算能力,很难实时控制整艘战舰级别的‘活性材料’。”
“那就升级计算核心!用小七的架构,结合星语者的信息处理技术!”宏宇几乎是在咆哮,他的思维如同脱缰的野马,在技术的原野上疯狂奔驰。“还有推进系统!‘守护者’号的跃迁在网道面前就像蜗牛!我们必须利用网道本身!不是像‘吞噬者’那样污染它,而是像‘共鸣者’原型机那样,与它‘共舞’!设计一种能够感知网道原生频率,并借此滑行的引擎!”
“这需要极其精密的时空感知器和强大的实时计算能力,以确保不会迷失在网道复杂的高维结构中。”星语者代表艾尔莎的投影不知何时也出现在工作室内,它的意识流平和地加入讨论,“*并且,需要考虑到网道本身可能存在的‘湍流’和‘脆弱点’,航行策略需具备极高的自适应性和容错性。*”
“那就把它们都考虑进去!”宏宇挥舞着手臂,在全息工作台上快速勾勒出一个模糊的、流线型的舰体轮廓,其表面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仿佛蕴含着流动的光泽,“看!这不再是战舰!这是一个平台!一个能够融合我们所有技术、所有理念的移动堡垒!它要足够坚固,能承受‘吞噬者’的猛攻;要足够灵敏,能在网道中自由穿梭;要足够智慧,能协调多文明的技术;还要能代表我们,代表秩序,去唤醒那些还在沉睡的网道,去联系更多散落的火种!”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带着颤抖:“我们不该再叫它战舰……它应该是……是‘方舟’!承载着秩序火种,在黑暗宇宙中航行的‘希望方舟’!”
“希望方舟……”周孜婷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那里,静静地聆听了许久。她走进来,目光锐利地扫过工作台上那初步的、却充满革命性的构想,“名字很好。但这意味着,它不能有任何明显的短板。防御、机动、火力、信息、生存……所有系统都必须达到甚至超越我们当前理论的极限。宏宇,你的团队,能给出可行性方案吗?”
宏宇深吸一口气,与鸿宇、赵娜、林露交换了一个眼神,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坚定与燃烧的斗志。
“舰长,”宏宇的声音恢复了工程师的沉稳,但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给我们时间,调动所有资源,加上星语者的计算支持,以及……可能需要的,与巨石族和光羽族的直接技术协作。我们能把它从蓝图变为现实!”
“需要多久?”周孜婷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宏宇沉默了片刻,快速心算着,最终抬起头:“集中全人类和联盟之力,摒弃所有不必要的流程……至少需要五个地球年。这还是在一切顺利,技术难关都能攻克的前提下。”
五年,建造一艘超越时代、融合多文明科技的超级星舰。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
周孜婷没有任何犹豫。“批准。项目代号:‘希望之星’。授权你,宏宇,作为总工程师,全权负责‘希望之星’号的设计与建造。鸿宇、赵娜、林露,你们作为核心科学顾问。我会亲自协调与地球及联盟的资源支持。”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语气凝重而充满期望:“这艘船,将不再仅仅属于人类。它将是‘秩序火种’联盟的第一件共同作品,是我们对抗黑暗的真正利器。不要辜负这份期望。”
命令下达,“希望之星”计划正式启动。龙吟基地乃至整个启龙星系,进入了一种更加狂热、更加专注的工作状态。设计中心成为了整个基地最繁忙的地方,不同文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里争吵、协作、验证、再设计。
宏宇的团队开始细化“活性装甲”系统,与巨石族代表克洛罗斯进行了无数次艰苦的通信,试图理解他们那种“与物质对话”的哲学,并将其转化为可工程的参数。
鸿宇和赵娜则专注于“网道滑翔”引擎和作为舰船“心脏”的、融合了“园丁”秩序核心与光羽族生物能量技术的超级反应堆。他们需要找到一种能量,既能提供毁灭性的输出,又能保持极致的稳定与和谐。
林露则与刘颖一起,研究如何将光羽族的生命能量技术应用于舰船内部生态循环、船员健康维持,甚至探索是否能为这艘巨大的星舰赋予某种程度的“自我修复”生物特性。
赵航和他的飞行员团队则被要求提供驾驶视角,对舰船的操控性、视野、紧急规避能力提出苛刻的要求,确保这艘“方舟”不会因为庞大而变得笨拙。
军洛则从战术角度出发,对武器布局、防御矩阵、指挥系统提出了层层要求,确保“希望之星”既能执行精准的“手术刀”打击,也能应对大规模的舰队混战。
艾尔莎(星语者)则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息整合与模拟支持,它的超强算力帮助团队在虚拟环境中无数次测试新设计的可靠性,避免了大量可能在实际建造中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错误。
这是一项浩大无比的工程,是人类文明智慧与毅力的终极考验,也是“秩序火种”联盟能否真正凝聚的第一个试金石。
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后,第一版详细的“希望之星”号概念设计图,终于在全息工作台上缓缓旋转起来。它呈现出一种优雅与力量结合的流线型,舰体表面不再是单一的金属色,而是隐隐流动着如同星辰大海般的光泽,那是“活性装甲”和内置能量回路的雏形。舰首下方,是一个巨大的、类似于“共鸣者”放大版的环形结构,那是计划中的“网道滑翔”引擎入口。舰体各处,分布着兼具美学与致命效率的能量炮塔和导弹阵列,其设计融合了人类的实用、巨石族的坚固和光羽族的能量引导特性。
它还很粗糙,还有很多技术难题亟待解决,但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宣言。
看着这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初步蓝图,宏宇沙哑着嗓子,对周围的伙伴们说:“看吧,这就是我们的‘希望之星’。总有一天,它会载着我们,驶向黑暗的最深处,把光芒,带回来。”
新舰的计划,如同一颗刚刚点燃的星火,虽然微弱,却坚定地指向了未来,指向了那片等待着被照亮的、无垠的黑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