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透视神医:夫人说治好才能回家 > 第409章 方案的优化与标准化

第409章 方案的优化与标准化(1/2)

目录

T市的天空,似乎比前几日清朗了些。

但研究中心内的电子屏幕上,数据密密麻麻。

那是从T市各个治疗点实时传回的患者信息。

生命体征。

用药记录。

以及……经过传感器转换的、粗糙但关键的“模拟脉象”图谱。

秦牧站在屏幕前,他身后是郭若毅、陈久仁、苏青文、赵卫国四人。

“老师,数据初步分析出来了。”陈久仁推了推眼镜,指着屏幕上几个波动的曲线,“您看,同样使用‘标准辟秽汤’,三号治疗点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比七号治疗点快了近四个小时。”

苏青文立刻调出两地患者的详细档案和脉象图谱进行对比。

“三号点患者群体,初始脉象多显‘滑数’,舌苔影像显示厚腻,符合‘浊毒蒙窍’特征更明显。”

“而七号点患者,脉象更多见‘沉细而弦’,伴随轻微结代,似乎邪气更深,更偏向‘邪陷心包’,兼有瘀阻。”

她秀眉微蹙。

“难道……是我们的统一方案,还不够精准?”

赵卫国看着那些复杂的数据,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临床反应差异确实存在。有的患者用药后呕出大量粘痰,随即清醒。有的却只是微微出汗,意识恢复缓慢。还有极少数,甚至出现轻微腹泻。”

他叹了口气。

“一线反馈,有些年轻中医师施针时,取穴深浅、手法轻重把握不准,影响了效果。”

问题,远比想象中更复杂。

指望一个固定方子、一套固定针法就解决所有问题,无疑是天方夜谭。

人和人,是不同的。

尤其是在被这种诡谲邪毒侵袭后,个体差异会被放大。

秦牧静静地听着,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些流淌的数据和脉象图谱。

他没有丝毫意外。

这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若古脉术如此简单,又何须“传承”?

“发现问题,是好事。”

他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说明我们的方向没错,只是需要更精细的雕琢。”

他转身,走到巨大的白板前,拿起记号笔。

“若毅,调出所有出现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的病例数据。”

“是,师父!”郭若毅十指如飞,迅速在控制台上操作起来。

“陈久仁,苏青文,你们负责交叉比对他们的脉象特征、舌象与体质基础数据,寻找共性。”

“明白!”

“赵卫国,联系T市指挥部,我需要他们经验最丰富的三位老中医,立刻进行视频会诊。把脉象传感数据同步共享给他们。”

“我马上安排!”

经过T市初战的胜利,秦牧用实力赢得了绝对的权威。

他,就是这里的主心骨,是定海神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白板上逐渐被秦牧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药名和穴位名称。

他时而停笔沉思,时而与远程的老中医激烈讨论。

郭若毅则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师父口述的要点,偶尔提出自己基于“气感”的独特见解,往往能一针见血,让几位师兄师姐茅塞顿开。

这个年轻的团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磨合、成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