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1/2)
20
厂里派他们给王建国帮忙,也是想让他们跟着七级工程师多学点本事。
“王工好!”小王恭敬地问候。
“王工好!”老周瓮声瓮气地打招呼。
小王中等身材,约莫一米七,人很精瘦,眼睛炯炯有神。老周得有一米八,方脸盘上透着憨厚。
“行,去把我需要的东西找来。”王建国说了材料清单。
两人赶紧去隔壁废料库翻找。
“王工...不对,该叫您王工程师。”赵厂长笑道:“厂里姓王的科长有三个,但工程师可就您一位!”
“都行,叫我王大夫也行。”王建国笑笑。
“王大夫,一车间按您图纸做的电风扇已经准备好了,待会儿就送上去。等上面批复后,奖励就会下来。”赵厂长说。
车间角落堆着十几台电风扇。除了绿色扇叶,其他部分都刷着白漆。这些风扇分三种:基础款、带摇头功能的,还有带两盏装饰灯的升级款。
那两盏灯造型别致,不知道赵厂长从哪儿淘来的。
这时一辆小货车开到车间门口,工人们开始装车。
“老李,你负责送过去。我要在这儿看王大夫研发新产品。”赵厂长对李书记使个眼色。
李书记跟着货车离开时,小王和老周正好推着小车把材料运来了。
在两人协助下,王建国很快做好吊扇,刷上防锈白漆后挂起来晾干。
接下来王建军运用了精湛的钳工手艺,用钢板打造出发动机外壳。原本这外壳是可以用铝合金铸造的。
在加工过程中,小赵和老周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王建军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分享了许多钳工技巧和经验。
很快,周围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观摩。
车间主任见到王建军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心里十分欣慰。工人们提升技能,对厂里来说是件好事。
王建军将所有零件制作完成后,对大家说道:大家先回去工作吧,边干边消化我刚才讲的内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可以来问我。
谢谢王工程师!众人发自内心地道谢。
刘师傅气得直跺脚。作为车间里唯一的八级技工,他向来是技术权威。平时想向他请教技术?门都没有!
他只教自己的徒弟,而且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逢年过节必须送礼,平时更要小心伺候。即便如此,还得看他心情好坏才肯指点一二。
想学更深的技术?那就慢慢等吧,慢慢讨好他吧。
刘师傅完全忘记了,厂里明文规定老师傅要带新人,而且他带徒弟还能领取额外补助。
现在王建军这么一搞,简直是在挖他刘师傅的墙角!
王建军很快组装出一台50CC的汽油发动机。他把自己的自行车推进车间,将发动机安装在后轮位置。
一个自制的小铁皮油箱固定在车架下方,发动机与自行车之间采用齿轮传动。
油门通过一根钢丝连接在车把上,用手拉动控制油门大小。
太棒了,这简直像摩托车一样!车间主任兴奋地说,王工,快试试看。
王建军一拉启动绳,骑着车子在厂区转了一圈。汽油是从主任的汽车里临时抽出来的。
性能不错,时速能达到四十公里左右。
主任听后激动不已,和副厂长轮流试骑了一番。
王工,这个图纸......副厂长试探性地问道。
我现在回去绘制。王建军看了看时间,已经快中午了。
中午就在厂里吃吧。副厂长连忙说,我让食堂准备......
改天吧,改天我请客。王建军婉拒道,家里还有事要处理。
主任和副厂长只好目送王建军离开。
王建军骑车回家的路上,这辆自行车引来了无数好奇的目光。路人都分不清这到底是摩托车还是自行车。
回到大院门口时,王建**后架上绑着一台电扇,车把上还挂着一块约两斤重的五花肉。
这些东西自然是从系统空间取出来的。
赵德顺坐在院门口乘凉,这里正对着过堂风。当然,他也有另一层心思——守着大门,总能琢磨出点好处来。
赵德顺眯起眼睛,盯着王建国停下那辆怪模怪样的车。车屁股突突冒着黑烟,他腾地站起来凑近看。
“你这……摩托车?不对,是自行车改的吧?”赵德顺搓着手,眼珠子滴溜溜转,“你自己捣鼓的?”
“嗯,闲着没事改着玩。”王建国拍了拍车座。
“给我也整一个!有了这玩意儿,去水库钓鱼可省劲儿了。”赵德顺咧着嘴直乐。
“你?”王建国斜眼瞥他,“汽油票弄得到?改装钱出得起?”
那年头汽油金贵,没票证连味儿都闻不着。
“嗐,你这些零件不都是废品站淘的嘛!”赵德顺急得直跺脚,“汽油你肯定有门路,就当孝敬你赵叔……”
“大清早喝假酒了?”王建国冷笑,“满嘴跑火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