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 > 第414章 《角落里的秘密》选角——“贴脸”比“流量”更重要

第414章 《角落里的秘密》选角——“贴脸”比“流量”更重要(1/1)

目录

《角落里的秘密》选角会议室设在云栖文创的影视产业园内,氛围严肃而专注。房间没有过多装饰,墙面贴满了角色分析图,从人物性格、成长背景到核心情绪,标注得密密麻麻;长条会议桌一侧,陆砚辞、选角导演、原着作者及核心编剧围坐,面前摊着演员资料与角色小传,桌上的台灯打亮局部区域,留下深浅交错的光影,更添了几分试镜的紧张感。试镜区仅铺着一块浅灰色地毯,背景是纯色幕布,没有多余道具,所有焦点都集中在演员身上,考验着他们剥离外在辅助、纯粹用表演打动人心的能力。

上午十点,第一位试镜演员推门而入——他是业内公认的演技派,气质内敛,没有流量明星的锋芒,眉宇间带着一种温和与疏离交织的复杂感,恰好贴合“陈东升”这个角色的底色。他没有刻意打扮,穿着简单的深色衬衫、卡其裤,头发梳理得整齐却不刻意,走进试镜区时,脚步平稳,眼神温和,像极了原着中那位“温文尔雅的数学老师”。

此次试演的片段,是《角落里的秘密》中极具张力的“带岳父母爬山”——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演员的微表情与肢体语言,展现陈东升内心从“孝顺女婿”到“暗藏杀机”的骇人转变。

他微微躬身,伸手扶住身旁虚拟的“岳父”,动作轻柔,手指自然弯曲,带着小心翼翼的关切;另一只手虚扶着“岳母”,步伐放慢,配合着“老人”的节奏,嘴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眼神里满是晚辈对长辈的敬重,连眉宇间的褶皱都透着温和。走到“山顶观景台”,他侧身让“老人”眺望远方,自己站在身后,目光落在“老人”的背影上,那抹微笑渐渐淡去,眼神里的温和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淡的、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压抑。

就在他抬手准备“指点风景”的瞬间,变化骤然发生——他的眼神微微一沉,瞳孔收缩了一瞬,那股压抑在温和表象下的戾气,如同冰面下的暗流,悄然浮现。没有夸张的皱眉或冷笑,只是眼底的温度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决绝,手指抬起的动作顿了顿,力道不自觉收紧,仿佛下一秒就要做出不可挽回的举动。但仅仅一瞬,他又迅速收敛了情绪,眼神重新变得温和,只是那温和里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阴鸷,如同戴着一张完美的面具,让人不寒而栗。

整个过程不过两分钟,没有一句台词,没有激烈的动作,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窒息的张力。当他鞠躬示意试演结束时,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随即响起了陆砚辞轻轻的掌声。

“他抓住了陈东升的本质。”陆砚辞转头对身边的选角导演说,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认可,“陈东升的恶,从来不是外放的、张牙舞爪的,而是被‘好老师’‘好丈夫’‘孝顺女婿’这些社会身份外壳,一层一层包裹起来的。他的压抑、他的不甘、他的狠戾,都藏在温和的表象之下,只有在特定的瞬间才会泄露一丝一毫,这种‘藏’着的恶,才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的。”

原着作者也连连点头:“太贴了!刚才他眼神转变的那一刻,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完全就是我笔下那个长期压抑、最终走向极端的陈东升。”选角导演当即在资料上打了个勾,标注下“完美契合”四个字——陈东升这个核心角色,就此定锤。

选角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期间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位顶流流量明星的团队主动找上门来,态度强势,不仅提出要出演剧中核心少年角色“朱朝阳”,还附带了“带资进组”“要求增加戏份”“指定宣传资源”等一系列条件。流量明星的粉丝基数庞大,商业价值极高,团队负责人在电话里语气笃定:“我们家艺人自带顶级流量,能让剧未播先火,票房和播放量都有保障,这对《角落里的秘密》来说,是双赢的选择。”

然而,陆砚辞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拒绝了对方的要求。“朱朝阳这个角色,根本不适合流量明星。”他在团队会议上明确表态,语气坚定,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朱朝阳是个敏感、内向、心思沉重的少年,他长期活在父母离异的阴影里,自卑又好强,内心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需要的是演员身上未经雕琢的灵气,是眼神里自然流露的脆弱与倔强,是那种不加修饰的真实生活感——而不是一个被粉丝追捧、熟练于在镜头前耍帅、念台词都带着偶像包袱的艺人。”

他翻出朱朝阳的角色小传,指着上面的描述:“你看,他是个成绩优异但不合群的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说话声音不大,眼神总是带着一丝警惕和疏离。流量明星身上的‘星光’太盛,哪怕刻意扮丑,也难掩那种被精心包装的痕迹,观众看到他,只会想到‘某某明星’,而不是‘朱朝阳’,这会彻底破坏剧的现实感,违背我们‘贴脸’选角的原则。”

选角导演补充道:“而且流量明星的粉丝群体偏年轻化,可能会把这部严肃的现实悬疑剧,当成偶像的个人秀,反而会稀释剧的核心主题,影响口碑。”陆砚辞点头:“我们要的是‘角色大于演员’,而不是‘演员盖过角色’。宁肯选新人,也要守住‘贴脸’的底线。”

在拒绝流量后,选角团队继续筛选,看过上百位年轻演员的资料和试镜片段,始终没有找到完全契合的人选。直到一位新人演员的试镜视频出现在屏幕上——他年纪不大,没有太多拍戏经验,长相不算惊艳,却有着一种安静内敛的气质。镜头里,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坐在角落,不说话时,眼神低垂,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片阴影,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当被问到“如果被同学孤立会怎么办”时,他抬起头,眼神里没有愤怒,也没有委屈,只有一丝淡淡的疏离和倔强,仿佛早已习惯了独自面对一切。

“就是他了。”陆砚辞指着屏幕,语气带着难掩的兴奋,“你看他的眼神,有故事感,不是那种空洞的干净,而是藏着敏感、藏着心思,那种安静里透着倔强的气质,和朱朝阳完全贴合。”

团队立刻邀请这位新人来现场试镜。他走进会议室时,没有丝毫怯场,只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试镜区,听从导演的指令,表演一段“朱朝阳独自在房间做题,听到父母争吵声”的片段。他没有夸张的情绪爆发,只是身体微微一僵,握着笔的手指收紧,指节泛白,眼神从书本上移开,望向门外,眼底闪过一丝慌乱、委屈,随即又被强行压下,重新低头做题,只是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力道明显重了许多。

整个过程,他没有说一句话,却把朱朝阳的隐忍、敏感和内心的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试演结束后,选角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由衷的赞叹。原着作者激动地说:“他就是从书里走出来的朱朝阳!那种气质,那种眼神,太贴了!”选角导演也点头:“没有刻意表演的痕迹,完全是自然流露,这种真实感,正是我们想要的。”

最终,这位新人演员成功拿下朱朝阳的角色。他没有流量光环,没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却凭着与角色高度契合的“贴脸”特质,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选角工作尘埃落定,陈东升的“温和下的阴鸷”,朱朝阳的“安静里的故事”,都找到了最适合的载体。陆砚辞看着最终确定的演员名单,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始终坚信,对于《角落里的秘密》这样的现实悬疑剧来说,“贴脸”远比“流量”重要——只有演员与角色真正融为一体,才能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才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这正是这部剧“现实感革命”的核心所在。而这份对“贴脸”的坚守,也终将为《角落里的秘密》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它在众多悬疑剧中,凭借真实的质感脱颖而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