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篇问答:非他汀类降脂药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中的疗效对比(2/2)
贝特类组显效35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2.86%;烟酸类组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7.14%;联合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9%。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贝特类组和烟酸类组(p<0.05),贝特类组与烟酸类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贝特类组出现胃肠道不适3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烟酸类组出现皮肤潮红8例,胃肠道不适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1%;联合治疗组出现胃肠道不适5例,皮肤潮红3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烟酸类组皮肤潮红发生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肌痛等严重不良反应。
(四)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
治疗前,三组患者SAS评分≥50分者分别为22例、23例、21例,占比分别为31.43%、32.86%、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依从性良好且SAS评分<50分的患者总有效率(92.31%)显着高于依从性差或SAS评分≥50分的患者(73.68%)(p<0.05)。
(五)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患者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tG升高3年,头晕1个月”入院,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tG水平4.2ol\/L,无其他基础疾病,SAS评分45分,治疗依从性良好。给予非诺贝特胶囊0.2g\/d治疗,同时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治疗6周后,复查tG降至2.8ol\/L;治疗12周后,tG进一步降至1.6ol\/L,tc、LdL-c、hdL-c均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发生,疗效评估为显效。
案例2:患者女性,62岁,高甘油三酯血症病史5年,tG水平5.1ol\/L,合并高血压,SAS评分52分,存在轻度焦虑,治疗依从性一般。初始给予烟酸缓释片治疗,1周后出现明显皮肤潮红,难以耐受,调整为非诺贝特胶囊治疗。治疗12周后,tG降至2.3ol\/L,疗效评估为有效,焦虑情绪较前缓解,SAS评分降至46分。
案例3:患者男性,48岁,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tG水平6.3ol\/L,体型肥胖,SAS评分48分,治疗依从性良好。给予非诺贝特胶囊+烟酸缓释片联合治疗,治疗期间出现轻微腹胀,未停药,对症处理后缓解。治疗12周后,tG降至1.5ol\/L,血脂指标均恢复正常,疗效评估为显效,无其他不良反应。
案例4:患者女性,59岁,高甘油三酯血症病史4年,tG水平4.8ol\/L,因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焦虑情绪,SAS评分55分,治疗依从性差,经常漏服药物。给予烟酸缓释片治疗,治疗12周后,tG降至3.1ol\/L,疗效评估为无效,皮肤潮红症状明显,后续通过心理疏导及调整用药方案,患者依从性改善,血脂逐渐控制达标。
四、讨论
(一)非他汀类降脂药的疗效差异分析
贝特类药物作为ppARa激动剂,能显着促进tG分解及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血清tG水平,尤其适用于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9]。本研究结果显示,贝特类组tG降低幅度显着大于烟酸类组,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10],表明贝特类药物降tG效果更具优势。烟酸类药物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分解及肝脏tG合成发挥作用,但其降tG效果相对温和,且皮肤潮红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耐受性[11]。联合治疗组采用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联用,发挥协同降脂作用,tG降低幅度及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单独用药组,提示联合用药可进一步提升疗效,适用于tG水平显着升高的患者。
(二)中医理论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解读及调理思路
从中医视角来看,高甘油三酯血症属于“痰浊”“血瘀”范畴,其核心病机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机不畅[12]。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功能薄弱,水谷精微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湿阻滞脉络则形成血瘀,进而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贝特类药物降脂作用较强,可类比中医“祛邪”之法,快速清除体内“痰浊”;烟酸类药物作用温和,兼顾调节气血,可视为“扶正祛邪”之法[13]。联合用药则体现“标本兼顾”的中医理念,既快速降脂,又调理气血,提升疗效。此外,对于脾胃功能薄弱、痰湿较重的患者,可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健脾祛湿、活血化瘀的中药(如陈皮、茯苓、丹参等),辅助改善血脂代谢[14]。
(三)心理学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干预策略
长期受高甘油三酯血症困扰的患者,因担心疾病进展及药物不良反应,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5]。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进一步加重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痰湿内生,影响血脂控制[16]。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负面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机体代谢,降低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疗效[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依从性高、情绪稳定的患者疗效显着优于焦虑、依从性差者,表明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临床实践中,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一是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缓解其焦虑情绪[18];二是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增强其治疗信心;三是对于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可联合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19]。
(四)临床用药建议
基于本研究结果,临床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可根据患者tG水平、合并症及耐受性制定个体化方案:对于tG轻度升高(1.7~3.4ol\/L)的患者,可优先选择贝特类药物,兼顾疗效与耐受性;对于tG中度升高(3.4~5.6ol\/L)的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贝特类或联合用药;对于tG重度升高(≥5.6ol\/L)的患者,建议采用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联合治疗,快速降低tG水平,减少急性胰腺炎风险[20]。同时,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烟酸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减少皮肤潮红发生;联合用药时需加强监测,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此外,结合中医调理及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五)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相对有限,随访时间较短,未对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未考虑不同剂量非他汀类药物对疗效的影响;中医调理及心理干预的具体方案尚未标准化。未来需开展大样本、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结论。
五、结论
贝特类与烟酸类非他汀类降脂药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均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贝特类药物降tG效果优于烟酸类,联合用药疗效更显着。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案,关注不良反应及心理状态,结合中医调理及心理干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思考题
结合本研究结果及临床实际,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如何优化非他汀类降脂药的选择及联合治疗方案,同时兼顾疗效、安全性及患者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