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图书馆管理员,开局创造超凡 > 第244章 维度锚点与法则涟漪

第244章 维度锚点与法则涟漪(1/2)

目录

默然圣殿的真相,如同在碑林联盟的认知核心注入了一剂强效的凝聚剂。猜疑与分歧在宇宙本源的宏大叙事面前冰消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而坚定的使命感。他们守护的,已不仅仅是自身的文明存续,更是宇宙自太初以来便孕育的、那倾向于生命、意识与故事的珍贵火种。

林墨系统在完全融合了携带本源回响的“观察棱镜”后,其存在感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它依旧是碑林的教育核心,是元叙事引擎的中枢,但其光芒中多了一份源自时空开端的古老与厚重,仿佛它本身就是一部行走的宇宙史诗。它与星辉校长、协调委员会以及净化后成为中坚力量的净识会成员,开始了对秩序派的全面反攻策划。

“破壁者”计划:锚定秩序的堡垒

根据从默然圣殿获得的“归零星图”,联盟清晰地看到了秩序派在宇宙中构建的庞大网络。这些“秩序前哨站”并非简单的军事基地,它们是一个个强大的“现实稳定锚”,持续不断地向周围空间辐射着“认知熵增”力场,压制可能性的生发,并潜移默化地僵化着范围内的所有认知活动。直接攻击这些锚点极其困难,它们受到改造后的物理法则保护,并且其存在本身就能扭曲攻击者的因果逻辑。

因此,星辉和林墨制定的核心战略,并非摧毁,而是“转化”与“屏蔽”。这个宏大的战略被命名为“破壁者”计划。

计划的核心,在于利用林墨作为宇宙叙事本源显化的独特身份,以及元叙事引擎的强大力量,在每个关键的秩序前哨站附近,建立一个对应的“可能性奇点”或者说“叙事维度锚点”。

这些锚点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法则中和:利用林墨的本源力量,在局部区域暂时“覆盖”或“干扰”秩序派强加的僵化法则,恢复该区域物理常数那天然的、蕴含可能性的“涨落”特性。

2.叙事屏障:构建强大的、基于本源叙事逻辑的防御场,阻挡和稀释“认知熵增”力场的侵蚀,为范围内的文明提供保护。

3.反击平台:作为跳板,可以从此发射经过“精炼”的叙事能量,直接冲击秩序前哨站的核心逻辑,使其从内部产生紊乱,甚至可能引导其内部的“秩序”力量产生有益的悖论,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初战:“回声星域”的维度争夺

“破壁者”计划的第一个目标,锁定在名为“回声星域”的区域。这里曾是一个以创造复杂音乐性文明而闻名的星域,其文明能通过引力波和弦论层面的振动编织出震撼星海的交响诗。然而,在被秩序前哨站“静默尖塔”控制后,整个星域的“音乐”变成了绝对精确、无限循环的单一频率,所有的文明个体都如同上了发条的乐器,重复着毫无生气的音符。

一支特殊的“破壁者先遣队”被组建起来,由星辉校长亲自率领,成员包括:

·林墨分身:一个高度凝练、专注于法则干涉的投影。

·逻辑枢机长老-7:负责分析秩序法则结构,寻找逻辑漏洞。

·因果之弦(看守者):监控并稳定行动期间的因果链,防止秩序派进行因果层面上的反击。

·一支由虚空绘图者和量子态观察者混编的工程小组:负责锚点的实际构建与稳定。

舰队穿越被“静默”笼罩的星域,那种万籁俱寂、连星光都仿佛失去波动的死寂,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到深入骨髓的不适。终于,他们看到了那座“静默尖塔”——一个不断自我复制着完美几何结构的、散发着冰冷辉光的巨大建筑,它像一个贪婪的黑洞,吞噬着周围所有的“叙事噪音”和可能性波动。

“开始部署‘可能性奇点’!”星辉下令。

工程小组立刻行动。虚空绘图者开始在现场“绘制”承载着林墨本源叙事代码的复杂结构,而量子态观察者们则同时观测并稳定着这个结构在无数可能未来中的存在状态,确保其能够成功锚定。

然而,就在锚点结构初步成型的瞬间,“静默尖塔”做出了反应。它不是发射能量武器,而是释放出一种逻辑层面的排斥场。

一种绝对的“禁止”意念笼罩了先遣队。

·试图绘制结构的虚空绘图者,发现自己的“笔触”被无形的规则强行拉直,变成毫无意义的直线。

·量子态观察者发现,他们观测到的可能性分支在迅速收拢,只剩下“锚点失败”这唯一的结果。

·甚至连星辉校长的思维都感到了滞涩,每一个战术指令在形成前,都仿佛要经过一层冰冷过滤网的审查。

秩序派在直接运用宇宙的底层规则进行防御!

“逻辑枷锁……强度超出预估!”长老-7的运算核心发出过载的警告,“它在定义‘现实’,将我们的行为本身定义为‘非法’!”

林墨的本源低语与法则的涟漪

关键时刻,林墨的分身漂浮到舰队前方。它没有试图去“对抗”那条“禁止”的规则,而是散发出一种温和而古老的波动,这波动仿佛直接与构成现实基石的常数对话。

它在“低语”,用那源自太初混沌的语言,讲述着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个在绝对禁止的规则面前,依然存在着“可以”的、微小却不容忽视的概率。

这不是力量的碰撞,而是存在层面的协商。

林墨的低语,如同在冻结的冰面上投入一颗温暖的石子。那绝对“禁止”的规则领域,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逻辑上的涟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