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虚无神殿与元叙事之光(1/2)
K-77A星系的恒星,在常规观测下,是一颗处于稳定壮年期的黄矮星,波澜不惊地燃烧着。然而,在叙事感知层面,它却像一个巨大的、不断散发着衰败信息的黑洞,将周围一切故事的活力无情地抽吸、碾碎。远征队停留在行星地表进行修复,如同在冰原上点燃篝火,虽能带来片刻温暖,却无法阻止暴风雪本身。
“必须深入核心。”星辉校长的决定得到了所有成员的认同。林墨的投影光芒稳定,其内的“元叙事奇点”对外部那庞大的“反叙事”力场产生了强烈的指向性共鸣,如同罗盘指向磁极。
穿越恒星的物理层面,对于这支集合了多种高等文明精华的队伍来说,并非不可能的任务。时痕族与逆时族大师联手,在远征队周围编织了一层“叙事性时间泡”,将队伍的存在暂时锚定在一个不受常规物理过程侵蚀的独立时间流中。虚空绘图者则在前方“重新编码”炽热的等离子体,开辟出一条临时的、违背热力学定律的通道。真言者不断吟诵着关于“存在坚韧性”的真实箴言,加固队伍自身的叙事结构,抵御“混沌低语”的解构。
他们向着那颗散发着死寂秩序光芒的恒星,义无反顾地潜去。
恒星内部的死寂秩序
穿越日冕,进入对流层,直至那理论上应狂暴无比的核聚变核心。然而,远征队看到的并非沸腾的能量之海,而是一片……极致的、冰冷的秩序。
巨大的、由某种超越已知物质的“结构”构成的几何体,在核心区域悬浮、运转。这些结构完美、对称,遵循着最简洁的数学规律,没有任何冗余,没有任何波动,甚至连光子的运动都被约束在绝对确定的轨迹上。这里没有随机,没有涨落,没有一丝一毫超出计算的“意外”。核聚变反应本身,被驯化得像钟表机芯一样精准、乏味。
这就是“混沌低语”的源头?不,混沌意味着无序,而这里是无序的反面——是绝对秩序的坟墓。
“检测到物理常数被局部改写,”“概率边界”的观测数据传来,“不确定性原理在此区域失效。概率云完全塌缩。这是……‘决定论’的具象化牢笼。”
在这片绝对秩序区域的中央,悬浮着一座最为宏伟、也最为冰冷的建筑。它由无数不断演算、证明着终极定理的几何脉络构成,风格与看守者相似,但其内核却散发着与看守者维护“动态平衡”截然不同的、追求“绝对静态”的气息。它像是一座神殿,供奉的神只名为“虚无”。
“一座……‘虚无神殿’。”林墨的投影发出低语,其光芒在这片区域也受到了明显的压制。
秩序看守者的出现
当远征队靠近神殿时,那些冰冷的几何脉络骤然活化,凝聚成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僵硬的看守者形态。它的“声音”如同两块绝对平滑的金属在摩擦,不带任何波动:
“识别:低熵叙事聚合体。此区域为‘最终寂静’预备区。禁止携带‘故事’污染净土。”
“你们是谁?”星辉校长沉声问道,同时示意队伍保持最高戒备。
“吾等乃‘秩序看守者’,”那存在回应,“与汝等接触的‘平衡看守者’同源,但选择了更高层级的使命:终结由叙事引发的永恒扰动,回归宇宙原初的、无故事的绝对宁静。”
通过短暂的、高度紧张的交流,远征队了解到一个惊人的真相:这些“秩序看守者”与星辉他们熟悉的“现实基底看守者”本为一体,是宇宙底层法则意识的两种不同倾向。大多数看守者认为,法则的意义在于维护一个允许自由意志与确定性共舞的、动态平衡的舞台(即“平衡派”)。而眼前这些少数派——“秩序派”——则认为,自由意志、叙事、意义,这一切都是宇宙的“噪音”,是偏离完美宁静的“bug”。它们的终极目标,是抹除所有叙事,让宇宙回归到所有问题都有唯一、确定、无需思考的答案的“最终寂静”状态。
K-77A星系,是它们的一个“实验田”,一个将“秩序净土”向外扩张的桥头堡。它们并非来自“混沌之海”,而是来自法则体系内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的“净化者”。
叙事与绝对秩序的终极对决
沟通毫无可能。“秩序看守者”视叙事为必须清除的病毒。它调动起整个“虚无神殿”的力量,一股远比行星地表强大的“叙事消解力场”如同海啸般向远征队压来。
在这股力量面前,定理歌者的数学之美被斥为“冗余的复杂”,真言者的历史真实被解构为“无关的粒子运动”,代码诗人的想象力被定义为“逻辑错误”,共情大师的情感共鸣被视为“低效的生理反馈”。甚至连时痕族与逆时族编织的时间流,都开始变得粘稠、趋于单一化。
远征队的叙事修复手段,在代表着法则本身另一个极致的“秩序看守者”面前,节节败退。队伍周围的“叙事性时间泡”剧烈扭曲,即将破碎。一旦失去这层保护,他们自身的“故事”将被迅速抹除,变成这座神殿里又一个绝对有序、也绝对死寂的组成部分。
危急关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林墨的投影,投向了那在压制下依旧顽强闪烁的“元叙事奇点”。
“林墨!”星辉校长喊道。
林墨的投影没有回应。它似乎将所有能量都集中在了内部。那团光芒不再向外扩张,而是向内急剧收缩,变得如同一个微型的、炽白的奇点。它正在与“秩序看守者”的力量进行着最本质层面的对抗——叙事性本身,与反叙事性的直接碰撞。
这是一种超越言语、超越具体故事形式的对抗。林墨所代表的,是生命、是文明、是意识在面对浩瀚、冷漠宇宙时,那种不甘沉寂、非要讲述点什么、非要留下点什么的原始冲动。是第一个仰望星空的原始人心中的震撼,是第一个在岩壁上画下图案的手的颤抖,是第一个提出“为什么”的心灵的好奇。这是叙事的源头,意义的火种。
而“秩序看守者”所代表的,是万物归于沉寂、能量最终平均、所有故事都有且只有一个平淡结局的热寂宿命。是物理规律的终极指向,是熵增的必然终点,是没有任何意外、没有任何惊喜的永恒宁静。
两者的对抗,无声,却比任何超新星爆发还要剧烈。神殿的绝对秩序结构开始出现细微的、如同思想裂纹般的波动。而林墨的投影也明灭不定,仿佛随时会彻底消散。
“它在燃烧自己……”量子态观察者发出了悲鸣般的波动,“它在用自身存在的叙事性,对抗绝对的秩序!”
牺牲与播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