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北疆初印象(2/2)
林奇神色平静,从容应答:“殿下,耗资巨大,确为实情。然请问殿下,供养一支十万大军,年耗几何?修筑百里长城,又需几何?石油工坊所耗,初时看似巨大,然其产出之灯油,可惠及千万百姓,节省之照明费用,长远计,远超投入。其产出之动力,可驱动水车、矿泵、纺机,解放之人力,创造之财富,更是不可估量。此非消耗,实为投资,乃是为大明铸就一把更强的弓,一柄更利的剑。”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不祥之说,更是无稽之谈。石油藏于地下,如同煤炭、铁矿,乃天地生成之物,何来祥与不祥?关键在于人如何用之。用之善,则利国利民;用之恶,则祸国殃民。刀剑可护国,亦可杀人,其罪岂在刀剑本身?”
朱雄英听得若有所思,手指轻轻敲击桌面:“那……前番晋王工坊爆炸,又作何解?”
“殿下明鉴,”林奇目光坦然,“那正是‘用之恶’的明证。他们企图窃取技术,急功近利,不循安全之法,方有此祸。而在北疆工坊,臣立有严格规程,专人检查,奖惩分明,至今虽有小的意外,却从未酿成大的灾祸。此间差别,正在于‘有序’与‘无序’,‘循理’与‘蛮干’。”
一番对话,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朴素的利弊分析与逻辑辨析,却让朱雄英眼中的疑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更浓的兴趣与思索。他意识到,看待这新生事物,不能简单地套用旧的观念,而需要一种全新的、基于实效与逻辑的评判标准。
就在太子与林奇深入交谈之时,新任内保队长韩铮,正带着两名最得力的手下,沿着工坊外围进行着不间断的巡查。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筛子,过滤着每一处不和谐的细节。
在一段靠近水源地的铁丝网下,韩铮猛地蹲下身。那里的积雪有极其细微的、不同于风吹形成的压痕,旁边的枯草也有不自然的倒伏。他小心翼翼地拨开积雪,在冻土上发现了一个几乎被掩盖的、浅浅的脚印。脚印的方向,正对着工坊的核心区。
“不是我们的人,也不是劳役的鞋印。”韩铮用特制的尺具量了量,脸色凝重,“此人脚步极轻,落地却稳,是个顶尖的好手。在这里潜伏观察了不短的时间。”
他沿着微不可查的痕迹追踪了数十步,痕迹在一片乱石滩中断了。
“高手,非常专业。”韩铮得出结论,立刻通过随身携带的简易通讯装置向林奇和蓝玉发出了最高级别的预警,“确认有顶尖刺客潜入,目标不明,但极有可能是太子殿下或林先生。内保等级提升至‘甲上’,所有区域实行双岗双哨,暗哨密度增加一倍!”
消息传到行辕书房时,林奇刚为朱雄英讲解完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听闻有顶尖刺客潜入,朱雄英年轻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愕,但迅速恢复了镇定,他甚至抬手阻止了闻讯后立刻想要冲进来加强护卫的东宫侍卫。
“孤在北疆,有大将军和林先生在,有何可惧?”他看向林奇,眼神清澈而坚定,“看来,有人不希望孤看到真实的北疆,更不希望孤与先生畅谈。”
林奇看着眼前这位临危不乱的少年储君,心中亦是微动。他躬身道:“殿下放心,臣等必竭尽全力,护卫殿下周全。魑魅魍魉之辈,阻挡不了大势所趋。”
储君已至,暗流已动。北疆的舞台,大幕正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