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朝堂发难骤降旨 津门铁骨傲风浪(2/2)
主事不卑不亢地躬身答道:“回王大人,水师学子学几何,可算星辰角度定船位,免在大洋中迷航;学杠杆,可懂炮架如何架设更稳固,提升射击精度;学流体之理,可明船体设计如何减少阻力,让战舰更快更灵活。若只通圣贤文章,遇上海浪滔天、敌舰来犯,难道要靠背诵经书退敌吗?”
一番话怼得王敬之哑口无言,他狠狠瞪了主事一眼,拂袖而出。
核查陷入了僵局。明面上的账目和教学内容挑不出错,王敬之等人却迟迟不肯收工——他们的目的本就不是查错,而是拖延时间,等待朝中进一步的指令。
又过了两日,王敬之终于按捺不住。这天林奇前来“慰问”核查进度,他试探着说道:“林阁老,下官等核查多日,账目确无大错。只是……朝中诸公对‘铁牛’工坊颇有微词,说耗银数十万两,却未见实在产出。不知可否让下官等观摩一二工坊内的成果?也好回朝向陛下和户部交差。”
他终于露出了真实目的——想打探“铁牛”的核心技术。
林奇看着他眼中的急切,淡淡一笑:“王大人说笑了。‘铁牛’工坊所研,皆是军国重器,涉及水师战力机密,若无陛下亲旨,林某实在不敢擅自展示,还望海涵。”
王敬之脸色一僵,正要开口争辩,林奇话锋一转:“不过,前日工坊试制了一台小型蒸汽鼓风机,用于高炉助燃,倒算不得机密。此物能让炉火更旺,冶炼效率提升三成,于工矿颇有助益,王大人若有兴趣,倒可以去看看。”
说着,林奇引着众人去了工坊外围的冶炼间。只见一台半人高的蒸汽机正呼呼运转,连接的鼓风机将强劲的气流送入高炉,炉膛内的火焰熊熊燃烧,比寻常炭火旺了数倍。
王敬之盯着那台喷着细小白汽的铁家伙,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又被失望取代——这显然不是他想看到的“铁牛”核心。他敷衍着称赞了几句,心里却清楚,这一趟怕是要空手而归。
核查变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僵持。林奇手握实打实的技术成果,又有皇帝此前对“铁牛”项目的默许,稳如泰山;王敬之等人抓不到把柄,既不敢随意定案,又不敢贸然回京,只能在津门耗着。
而就在这僵持之际,一艘悬挂着“闽浙商号”旗号的商船悄然驶入津门港。船刚靠岸,便有三个身着绸缎长衫的男子下船,看似寻常商人,却在入住码头附近的客栈后,便再未露面。直到深夜,其中一人借着买点心的由头,将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塞给了客栈伙计,低声嘱咐了一句“交予常来的青衣客”。
密信很快送到了沈千手中。他连夜赶往衙署,将信呈给林奇:“阁老,是谢家的人。明面上说是来谈海贸,实则恐怕是来亲自督阵——上次偷图纸不成,他们怕是想找新的突破口,或许是想勾结工坊里的内鬼,或许是想在核查组身上做文章。”
林奇展开密信,借着烛火看完,随手将信纸丢进炭盆。火焰迅速吞噬了字迹,留下一缕黑烟。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津门夜景——码头的渔火与工坊的灯火连成一片,在夜色中格外明亮。
“知道了。让统筹司的人盯紧他们,一举一动都不许放过。”林奇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冷意,“告诉工坊,加快新型巡防舰的锅炉试制。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知道,‘铁牛’能驱动的,可不止一台小小的鼓风机。”
夜风从窗缝涌入,吹动烛火摇曳。津门的风浪越来越急,但这片土地上,因“铁牛”而生的变革之力,却在一次次考验中,愈发坚韧、愈发不可阻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