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134章 铁牛初鸣破浪行 杀机再现图纸劫

第134章 铁牛初鸣破浪行 杀机再现图纸劫(1/2)

目录

晨光穿透薄雾时,津门专用码头已一片繁忙。改装一新的小型驳船静静泊在水面,船身经过加固,甲板上特意预留出的舱口正对着岸边的起重架。那台历经百次调试、铜制汽缸泛着冷光的蒸汽机,被数十名工匠用粗壮的麻绳缓缓吊起,稳稳送入船舱。连接传动轴的金属卡扣精准对接,锅炉与蒸汽管道的接口处缠绕着浸过桐油的石棉绳,工坊大匠亲自蹲在舱内,用小锤细细敲打每一处连接件,确保万无一失——这是津门新政的“掌上明珠”,容不得半点差池。

赵士桢和徐尚庸穿着学徒服,被特许站在舱口边缘观摩。赵士桢的目光像被磁石吸住,死死盯着齿轮咬合的瞬间,手指无意识地在掌心画着传动结构草图;徐尚庸则捧着厚皮本子,笔尖飞速移动,从零件安装顺序到螺栓紧固的圈数,连蒸汽管道的倾斜角度都记录得一清二楚,生怕错过任何关键细节。

“准备压力测试!”日头升至桅杆高度时,工坊大匠终于直起身,嘶哑的嗓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

锅炉工转动阀门,煤炭在炉膛内熊熊燃烧,暗红色的火光映红了舱壁。蒸汽在管道内积聚,低沉的轰鸣声从船底传来,与此前在工坊内的声响不同,这一次,声音里多了几分与船体共振的厚重。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舱外悬挂的压力表——指针缓缓爬升,从“5”到“8”,再到“10”,稳稳停在了预期数值上。

“压力正常!无泄漏!”

“传动轴运转平稳,无卡顿!”

“动力输出达到设计标准!”

一声声汇报接连响起,码头边紧绷的人群终于松了口气,有人忍不住搓了搓手心的汗。

林奇站在码头的石阶上,海风吹动他的藏青袍角,猎猎作响。他没有说话,只是凝望着那艘微微震动的驳船,眼底深处藏着与周遭不同的沉静——这场试航,不仅是技术的检验,更是对新政底气的证明,成败在此一举。

“准备——试航!”工坊大匠扬起手臂,用力挥下。

拖船解开缆绳,驳船的螺旋桨在水下缓缓转动,激起细碎的水花。起初,它的速度慢得像蹒跚的孩童,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与港湾内林立的帆船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有些笨拙。但它没有丝毫摇晃,沿着码头的直线稳稳前行,完全不受岸边微风的影响。

“动了!真的动了!不靠风也能走!”岸上围观的水师官兵中爆发出第一声惊呼,紧接着,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工匠们更是激动得红了眼眶,有人伸手抹了把脸,不知是汗还是泪。

随着锅炉压力持续稳定,驳船的速度渐渐提升,在平静的港湾内划出一道清晰的白色航迹。它灵活地转向,绕着远处的灯塔行驶半圈,又笔直地折返,整个过程流畅而稳定。尽管机器的轰鸣声和黑烟依旧醒目,但所有人都明白,这黑烟里藏着改变水师未来的力量——这是一次无可争议的成功!

“成了!我们成了!”工坊大匠老泪纵横,一把抓住身边的赵士桢,用力拍着他的肩膀,“这‘铁牛’,真能驮着船跑!”赵士桢和徐尚庸紧紧攥着拳头,脸颊因兴奋而涨红,之前连日协助调试的疲惫,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林奇看着那艘逆风而行的驳船,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他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这一步,踏得稳、踏得实,足以向朝廷内外证明,“铁牛”之力绝非空谈。

试航持续了半个时辰,驳船顺利返航,各项数据均符合预期。消息像长了翅膀的信鸽,当天午后便通过加急驿马,飞速赶往南京。津门上下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工坊里的工匠们甚至开始讨论下一步的改良方案,却没人注意到,码头暗处,一双双阴冷的眼睛,正死死盯着那艘停靠的驳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