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22章 北巡圣旨!朱元璋的考校与新的杀局

第22章 北巡圣旨!朱元璋的考校与新的杀局(1/2)

目录

东宫“谢恩宴”的风波,如同一场骤然降下的寒霜,虽未彻底冰封延禧宫,却将吕氏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势力彻底打入了寒冬。朱元璋虽未拿到真凭实据将其废黜,但那句“打断你的腿”的威胁和加倍严密的软禁,已然宣告了这位侧妃政治生命的终结。

经此一事,朱元璋对宫廷内部的倾轧有了更深的警觉和厌恶,同时对林奇的依赖和信任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个年轻人,不仅医术通神,心思之缜密、洞察之敏锐,更是远超常人,数次于无声处听惊雷,化解了致命的危机。

然而,作为帝王,他的信任从来不是无条件的。林奇展现出的能力越强,朱元璋在倚重他的同时,那深植于骨髓的多疑也悄然滋生。他需要更全面地审视这个人,他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他的心性究竟如何?除了这宫墙之内的阴谋诡计,他是否还有更广阔的用处?

这一日,秋高气爽,朱元璋竟亲自来到了东宫偏殿。他先是仔细查看了朱标和朱雄英的情况。朱标的气色日益红润,甚至能在花园里缓步行走一小段距离而不喘促;朱雄英更是活蹦乱跳,伤口早已愈合如初,几乎看不出曾在地府门前走过一遭。老皇帝看着儿孙安康,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发自内心的舒缓笑容。

“林奇,你功不可没。”朱元璋拍了拍林奇的肩膀,语气颇为感慨,“标儿和雄英能如此,咱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能放下一些了。”

“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林奇恭敬回答,心中却丝毫不敢放松。帝王的夸奖,往往伴随着更重的担子。

果然,朱元璋话锋一转,状似随意地问道:“如今宫内渐稳,咱倒是想起一桩心事。近年来,北元余孽虽远遁漠北,然时常寇边,劫掠边民。且北方诸省,土地贫瘠,气候苦寒,民生多艰,时有饥馑。咱有意于近期北巡一番,一则震慑边关,二则体察民情。林爱卿,你以为如何?”

北巡?林奇心中一动。朱元璋历史上的数次北巡,确实都是为了巩固边防、考察北方形势。这是一个信号,皇帝可能要离开权力中心一段时间。

“陛下圣虑深远。北巡既可扬我国威,安定边疆,又可亲眼目睹民间疾苦,因地制宜制定国策,实乃利国利民之举。”林奇谨慎地选择了符合朝堂标准的回答。

朱元璋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随即抛出了真正的意图:“咱此行,打算轻车简从,但身边不能没有得力的人。标儿身体还需将养,雄英年幼,都离不开你。但北方苦寒,一路奔波,咱这把老骨头,也需有个懂医术的人在身边照应……”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林奇:“林爱卿,你可愿随咱北上,走这一趟?”

来了!真正的考校和任命!

林奇瞬间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其一,确实是需要一名医术高超的随行医生,保障其健康。其二,是要将他带离已经逐渐熟悉的宫廷环境,在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里,进一步考察他的能力、心性和忠诚。其三,或许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暂时离开吕氏残余势力可能反扑的是非之地。

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场大考!北方边塞,情况复杂,民情迥异,加上可能的军事行动,远非宫墙之内按部就班治病救人那么简单。

几乎没有犹豫,林奇躬身应道:“陛下信重,臣万死不辞!能随侍陛下左右,为陛下分忧,是臣之荣幸!”

“好!”朱元璋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脸上露出笑容,“那就这么定了!你即刻开始准备,一应所需药物、器具,开单子给蒋瓛,让他备齐。十日后,启程!”

“臣遵旨!”

消息很快传开,再次引起了不少波澜。皇帝北巡带上一名医官本不稀奇,但如此明确地指定林奇这个身份特殊、圣眷正浓的年轻人,其意味就深长了。这分明是要大力栽培,让其积累资历和见识的节奏!

一时间,羡慕、嫉妒、担忧、期待……各种目光再次聚焦于林奇一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