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2/2)
真正的儒生当通六艺,可世间几人能做到?
显然,淳初不过是个草包。若非如此,也不会直呼武安君名讳——在这时代,言行稍有不慎便会授人以柄。
这一路上,凌生显然想了很多。
有幸追随武安君,只需恪尽职守便是,不该妄加揣测。赏赐来了便收着,若无赏赐也不必刻意逢迎。
凌生目光如冰,冷冷注视着淳初:武安君的名讳,岂是你这等微末博士能直呼的?
陈麟甚至未曾正眼瞧过淳初。自报家门那一刻起,他便已猜到此人与谁有关联。
好个淳于越的走狗!
不过正好。此人若死,想必那淳于越定会痛不欲生吧?
把他押走!陈麟转向先前那名狱卒,其余人等各打十大板,下手轻了你们知道后果,若是**......你们也清楚下场。
说罢,陈麟缓步走向马车。
............
咸阳宫内。
扶苏眉宇间已显不耐。上将军再三将责任揽于己身,这般行径分明是在欺瞒他这位监国。
够了!
此事到此为止,不必再争论是上将军还是武安君之令!
本监国不予追究,即刻下令释放那些儒生。
想来儒生们通晓事理,日后当不会再诋毁武安君。
扶苏拂袖转身,显然不愿继续纠缠。
既然上将军如此为武安君开脱,那臣门下儒生所受牢狱之苦,便不再追究了。
淳于越故作大度地说道。
............
淳于越越是这般惺惺作态,王翦胸中怒火便愈盛。终究不如陈麟那般率性,虽双拳紧握,却未上前痛揍淳于越。正欲开口时,王绾微微摇头,眼中深意令他只得作罢。
这一幕令淳于越更为得意。王翦虽在战场上沉稳老练,但论朝堂机变,终究不及丞相王绾通透。
眼见扶苏公子已露疲态,此番较量他略胜一筹。纵使武安君当真不知情又如何?在扶苏心中,此事必已记在武安君头上。上将军这般维护,反倒让扶苏对武安君心生芥蒂。只要离间之计得逞,大事可期矣。
望着淳于越站在扶苏身后那副欠揍的嘴脸,王翦忍不住冷哼一声。
忽有寺人匆匆入殿禀报:监国大人,武安君求见!还带着一名儒生。
听闻武安君三字,扶苏不禁揉按太阳穴,显是头痛不已。
去告诉武安君,本监国不予追究,也不信那些流言。
扶苏挥手示意。
寺人正要退下,王翦望向王绾,只听王绾低语:上将军当知,此时解释反会弄巧成拙。
王翦只得颔首。
淳于越却突然警觉:武安君所带儒生是何人?
寺人请示过扶苏后答道:回淳仆射,是从牢狱提出的,名叫淳初。说话间偷瞄淳于越面容,恍然想起武安君特意提及此名的深意。
淳于越此刻的神情由震惊转为狰狞,眼中怒火翻涌。
他阴沉着脸转向扶苏:监国,淳初乃老臣亲孙!恳请监国准许武安君进宫,老臣忧心初儿安危!
他心急如焚,生怕武安君对淳初不利。若他贸然出宫,只怕连自己也会遭武安君毒手,届时祖孙二人皆难幸免。唯有扶苏公子方能稍加震慑武安君。
转念间,淳于越已心生一计——借此机会离间武安君与扶苏公子。虽要委屈淳初挨顿打,但此计值得!
王绾等人神色复杂,暗自叹息。武安君岂是忍气吞声之人?事态愈发棘手了。
扶苏当即下令:速宣武安君入宫!
侍从领命匆匆离去。
......
片刻后,陈麟大步踏入章台宫,身后跟着鼻青脸肿的淳初。尽管淳初眼中充满怨恨,却再不敢出言不逊——方才的痛打让他彻底明白了何为切肤之痛。
这位所谓的儒生,早已在拳脚下丧失了所有风骨。
宫门前,侍从拦住凌生:请解佩剑!
陈麟直接夺过凌生的短刃别在自己腰间,笑吟吟地逼近侍从。侍从吓得连连后退,不敢再多言语。
殿内,扶苏正要开口问候,却见淳初被五花大绑推进来。淳于越见到孙子满脸伤痕,顿时怒不可遏。
臣参见监国!陈麟朗声道。
武安君不必...扶苏话音未落,目光已被淳初的惨状吸引。
王绾等人纷纷拱手:见过武安君!
陈麟微微颔首致意。
祖父!淳初突然哭嚎起来,武安君欺人太甚!您看我这伤...
放肆!淳于越厉声呵斥。
啪!
陈麟反手一记耳光,打得淳初踉跄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