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凡人吴普同 > 第35章 重拾笔墨

第35章 重拾笔墨(2/2)

目录

回家的路上,吴普同骑得很慢。他注意到路旁的稻田已经泛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点头致意。远处,几个农民正在田间劳作,阳光照在他们古铜色的脊背上,闪着油亮的光。拖拉机在田埂上突突地响着,扬起淡淡的尘土。

快到村口时,他看见几个村民聚在老槐树下乘凉。见到吴普同过来,都投来关切的目光。\"同同,去学校了?\"村东头的王老汉问道,手里的蒲扇轻轻摇着。\"嗯,去办复读的手续。\"吴普同停下车子,右脚支地。\"复读好啊,\"王老汉点点头,\"读书人有出息。你看村西头老赵家小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当干部,多风光。\"另一个村民接话道:\"是啊,咱们庄稼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指望下一代有出息了。\"

吴普同听着这些话,心里既温暖又沉重。他知道,这些朴实的乡亲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了读书人身上。

回到家时已近中午,吴建军正在院里修补锄头,锤子敲打在铁器上发出叮当的声响。李秀云在灶前准备午饭,锅里炒菜的滋滋声和香气一起飘出来。听说已经联系好复读班,李秀云高兴地撩起围裙擦手:\"太好了!我这就给你准备被褥和生活用品。\"

吴建军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屋里取出那个油布包。\"明天我陪你去缴费。\"他语气平静,但眼中闪着不易察觉的骄傲。\"爸,我自己去吧,您明天不是还要去浇地吗?\"\"地晚一天浇没事,\"吴建军摆摆手,\"缴费是大事。\"

午饭时,李秀云做了红烧茄子——这是吴普同最爱吃的菜。紫亮的茄子块配上青红椒,油光闪闪,香气扑鼻。她不停地往儿子碗里夹菜,仿佛要将一年的营养都在这一顿补上。\"宿舍条件怎么样?吃饭方便吗?\"母亲一连串的问题里满是牵挂。

吴普同一一回答,尽量让父母放心。他注意到父亲虽然不说话,但听得很认真,偶尔点点头,筷子在碗里无意识地搅动着。

饭后,吴建军去邻居家借三轮车。李秀云开始给儿子准备行装:一床新拆洗的被褥,被面是蓝底白花的土布,虽然陈旧但干干净净;两件换洗的衣服,领口袖口都仔细地缝补过;毛巾牙刷等洗漱用品,还有一个暖壶。她细心地检查每件物品,生怕遗漏了什么。

\"妈,不用带这么多,周末还能回来呢。\"\"带着吧,万一用得上呢。\"李秀云又往包里塞了一瓶自家腌的酱菜,\"读书费脑子,要吃饱吃好。\"酱菜瓶用油纸包了好几层,防止泄漏。

傍晚,吴普同在自己的小屋里整理书桌。他把高中三年的课本和参考书都找出来,分门别类放好。数学书的书角已经卷曲,物理书的扉页上还留着当初写下的励志语句。墙上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窗外,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在院子里,给一切披上了银装。吴普同听见父母在外间低声交谈。\"钱还够用吗?\"母亲的声音带着些许担忧。\"够,还剩五十呢。等秋收完了,玉米卖了还能再攒点。\"父亲回答得很有把握。\"给孩子多做点好吃的,复读辛苦......\"母亲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变成了窸窸窣窣的收拾声。

吴普同轻轻关上门,将这些温暖的话语关在门外。他打开台灯,取出杨老师给的真题集,开始做第一套试题。

台灯是父亲去年从县城买回来的,说是怕他眼睛看坏了。灯罩是浅绿色的,边缘已经有些泛黄。灯光有些昏黄,但在白纸黑字上投下清晰的光晕。吴普同埋头解题,很快就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夜渐渐深了,村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犬吠声划破夜的宁静。吴普同房里的灯光一直亮到很晚,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着一个农家子弟不甘平凡的梦想。

他知道,从明天起,他就要开始为这个梦想付出全部的努力。而今晚,是他作为\"复读生\"吴普同的第一个夜晚,虽然还在家中,但心已经飞向了那个即将拼搏的地方。

台灯下,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坚定而清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这个宁静夜晚最美的乐章。偶尔,他会抬头看看墙上新贴的课程表,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时间安排既让人感到压力,又让人充满希望。

窗外的月亮渐渐西斜,星光越发璀璨。吴普同深吸一口气,继续埋首书海。这一刻,他无比清楚地知道,这条复读之路注定艰辛,但却是通往梦想的必经之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