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县三中初印象(2/2)
“多少钱一套?”他小心翼翼地问。
“二十元。自愿购买,但学校活动要求穿。”
二十元!吴普同犹豫了。这够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了。最终他摇摇头:“我下次再买。”
拿着材料,他在校园里慢慢走着。既然来了,就想多看看这个将要度过三年时光的地方。
教室比西里村小学的要大不少,虽然窗户上的玻璃有些破损,用胶带粘着,但黑板是完整的,桌椅虽然旧,却还算结实。最让他惊喜的是,每间教室后面都有一个小书架,虽然现在空着,但想象一下以后摆满书的样子,他就感到一阵兴奋。
操场上,几个男生已经在打篮球了,虽然篮筐歪斜,但他们玩得很尽兴。西南角的单双杠锈迹斑斑,但依然结实。吴普同想象着以后在这里锻炼身体的情景。
走到校园最南头,厕所果然在那里。虽然简陋,但比想象中干净。回到西北角,食堂门口飘出饭菜的香味,他这才感到肚子饿了。
坐在一棵大杨树下,他拿出母亲准备的煮鸡蛋,小心地剥开。蛋白嫩滑,蛋黄绵软,就着自带的白开水,就是一顿简单的午餐。
几个城镇学生从他面前走过,手里拿着油条和豆浆,说说笑笑。吴普同低下头,默默吃着自己的鸡蛋。这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吃完午饭,他决定再逛逛。在布告栏前,他驻足细看。上面贴着各级优秀学生的照片和事迹,还有各种社团活动的通知。原来高中生活可以如此丰富多彩,不只是埋头苦读。
下午两点多,报到的人渐渐少了。吴普同决定回家。他推着自行车走出校门,回头望了一眼这个即将改变他命运的地方。
阳光下的县三中虽然简陋,却自有一种庄重气息。高大的杨树守护着校园,红砖灰瓦见证着一届届学生的成长。在这里,他将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
回程的路似乎比来时短了些。吴普同骑得很快,风在耳边呼啸。他的脑海里满是今天的所见所闻:宽阔的校园、高大的杨树、破旧但充满希望的教室、那些陌生的面孔......
快到西里村时,他远远看见父亲还在村口等着,蹲在路边抽烟。见他回来,吴建军立刻站起身,掐灭了烟头。
“咋样?”父亲难得地主动问道。
“挺好的,学校挺大,有好多杨树。”吴普同从车上下来,和父亲并肩走着,“9月1号正式开学,到时候才分班分宿舍。”
李秀云早已等在院门口,见他们回来,赶紧端出晾好的绿豆汤:“快喝点,解解暑。学校怎么样?老师好不好?”
吴普同一五一十地讲述着今天的见闻,父母听得认真,不时问上一两句。当听到校服要二十元时,李秀云咂咂嘴:“真贵!不过该买还得买,别让人瞧不起。”
晚饭后,吴普同拿出那份入学须知,借着煤油灯仔细阅读。上面详细列出了需要准备的物品:被褥、脸盆、暖壶、饭盒......还有各种注意事项。
“高中和初中不一样了。”他轻声对自己说。
窗外,月亮升起来了,明晃晃地挂在天上。吴普同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今天的一切都在他脑海里打转:那条陌生的路、那个丁字路口、锈迹斑斑的校门、高大的杨树、破旧但充满希望的教室......
他想起了王小军和张二胖。此刻他们可能也在准备着去新的学校,但他们的路已经确定,而他的前方却还是未知。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感到惶恐,也让他感到兴奋。
在这个八月底的夜晚,吴普同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成长的重量。他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一条全新的道路。这条路会通向哪里,他不知道,但他已经做好了迈出第一步的准备。
月光从窗口洒进来,温柔地照亮了房间。在朦胧的光线中,吴普同慢慢闭上了眼睛。
九月的县三中,正在等待着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