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凡人吴普同 > 第53章 羊咩与菜担

第53章 羊咩与菜担(2/2)

目录

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比牲口市更早地沸腾起来。天光微熹,空气中弥漫着泥土、露水和各种蔬菜特有的浓郁气息。三轮车、架子车、挑担子的人挤满了不大的场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车辆碰撞声混成一片嘈杂的声浪。沾着新鲜泥点的白菜、萝卜堆得像小山;捆扎整齐、叶子还带着水珠的菠菜、芹菜一捆捆码放着;还有成筐的土豆、泛着紫亮光泽的茄子、顶花带刺的嫩黄瓜……各种时令蔬菜在朦胧的晨光里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吴建军挤在人群里,像个老练的猎人,目光锐利地扫过各个菜摊,比较着成色和价格。他先在一个摊位上挑了一堆表皮有些磕碰、但里面绝对瓷实的“处理”洋白菜,价格便宜近一半。又在一个相熟的菜贩那里,批发了半筐品相中等的青萝卜。最后,他蹲在一个卖菠菜的老农跟前,捏起一捆菠菜,仔细看看根部的泥土和叶子的新鲜程度,用他那带着浓重乡音、不高却透着股韧劲的声音开始砍价:“老哥,这菠菜水头是足,可你看这叶子,边上都有点蔫了……便宜点,我多要点。”

一番唇枪舌剑,箩筐渐渐被填满。两个筐子分量不轻,压在二八大杠的后座上,车胎明显瘪下去一截。吴建军用麻绳再次勒紧,确保箩筐不会晃动。他深吸一口气,跨上车座,脚下用力一蹬。车身猛地一沉,发出一阵不堪重负的呻吟。他咬紧牙关,身体微微前倾,几乎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了脚踏板上,才勉强驱动了这沉重的组合。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蹬着车,拐上了通往附近村落的乡间土路。车轮碾过坑洼不平的路面,箩筐里的蔬菜随着颠簸轻轻晃动。他选了一个离西里村不算太远、看起来人还不少的村子口,把车支好。没有招牌,没有吆喝,他就那么沉默地站在车旁,像一尊黑铁铸的雕像,目光平静地看着偶尔路过的村民。

很快,一个挎着篮子的大娘被那水灵灵的菠菜吸引过来。“菠菜咋卖?”大娘问。

“一毛五一捆。”吴建军的声音不高,却清晰。

“哟,集上不才卖一毛三吗?”大娘习惯性地还价。

“集上那是批的价,量大。我这跑这么远拉过来,油钱(指蹬车的力气)不算钱?”吴建军不急不躁,拿起一捆菠菜递过去,“您看这水头,刚摘的,新鲜着呢。”

大娘接过菠菜,掂量了一下,又看看吴建军那张被风吹日晒得沟壑纵横、写满实诚的脸,没再说什么,掏出几张毛票递过来。开张了!吴建军接过带着体温的零钱,小心地揣进内兜。那动作,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

接着是一个推着独轮车下地回来的老汉,买了两根萝卜。再后来是一个小媳妇,挑走了两个最大的洋白菜……生意谈不上红火,但陆陆续续,箩筐里的菜在缓慢地减少。吴建军始终沉默着,收钱,递菜,动作干脆利落。只有当偶尔有挑剔的顾客抱怨萝卜不够水灵或者洋白菜有虫眼时,他才会闷闷地回一句:“自家地里长的,哪能个个都跟画上似的?便宜,实在。”

日头渐渐升高,晒得人脊背发烫。箩筐里的菜卖掉了大半。吴建军拿出从家里带的、用旧军用水壶装着的凉白开,“咕咚咕咚”灌了几口。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脖颈流进洗得发白的旧汗衫里。他抹了把汗,看着箩筐里剩下的几捆菠菜和几个歪瓜裂枣的洋白菜,估摸着再等下去也难卖完,便不再耽搁。他把剩下的菜归拢到一边,蹬上沉重的自行车,开始往回走。回程的车子轻快了不少,但他的双腿却像灌了铅,每一次蹬踏都牵扯着酸胀的肌肉。

中午时分,吴建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家院子。他把自行车靠在墙角,两个空了大半的箩筐卸下来。李秀云听见动静,从灶房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回来了?饭马上好。”她的目光扫过箩筐里剩下的那点菜,没多问,只是说,“羊喂过了,刚添了遍水。”

吴建军“嗯”了一声,走到羊圈边。两头羊正卧在干草上反刍,肚子吃得圆滚滚的,见他过来,小母羊还“咩”地叫了一声,像是在打招呼。他蹲下身,伸手摸了摸小公羊刚冒头的犄角疙瘩,硬硬的。羊身上暖烘烘的温度透过粗糙的羊毛传到手心。他从破箩筐里捡出几片有点蔫吧的菠菜叶子,扔进圈里。两头羊立刻凑过来,用柔软的嘴唇卷起菜叶,欢快地吃起来。

这时,他才从贴身的旧棉袄内兜里,掏出那把皱巴巴、沾着汗渍的零钱。毛票居多,最大面额是几张一块的。他就在羊圈边,蹲在泥土地上,一张张仔细地理顺、叠好。手指因为常年劳作而布满老茧和裂口,数钱的动作却异常专注和灵巧。他数了两遍,然后抬起头,对着刚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的李秀云说:“刨去本钱,挣了三块二毛。”他的声音不高,甚至有些平淡,但那微微发亮的眼神,和嘴角那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向上扯动的纹路,却像秋日午后穿过云层的一缕稀薄阳光,照亮了他疲惫而黝黑的脸庞。

三块二毛。不多。甚至不够给吴普同买一本厚点的辅导书。但这是实打实,用肩膀和车轱辘从土路上碾出来的。羊在身后“咔嚓咔嚓”地嚼着菜叶,自行车在墙角沉默地驮着空箩筐。院子里飘来棒子面粥和炒白菜的香气。吴建军把理好的钱递给李秀云,然后拍了拍裤子上的土,站起身,走向冒着热气的灶房。他的背影依旧佝偻,脚步也带着劳作后的沉重,但每一步落下,都似乎比早晨离家时,多了一点踏在实处的分量。

日子,就像羊圈里那两头小尾寒羊反刍的节奏,缓慢,单调,却实实在在地咀嚼着希望,也消化着艰辛。羊圈里的“咩咩”声,和自行车负重远行时链条的呻吟,成了吴家小院新的背景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