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136章 老祖宗开会不许带刀

第136章 老祖宗开会不许带刀(2/2)

目录

车上走下的,是一位白发苍苍、身形瘦削的老者,在七皇子萧澈搀扶下缓步前行。

他脚步虽慢,脊背却挺得笔直。

赵九龄亲自上前查验随从,确认无人携带兵刃后,高声通禀:“庆元大王与七皇子到——无械入禁地,合规。”

百官立于丹墀之下,望着那位本该死去多年的先帝长兄一步步走入南书房,人人面色凝重,无人敢语。

风拂过庭院,卷起一片枯叶。

就在众人即将步入议事大殿之际,林砚舟忽然出列,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大人,请留步。”

他捧着一本泛黄典籍,立于阶前,目光扫过礼部诸官,缓缓开口:

“按《宗法辑要》,宗室议政,座次依长幼伦序而定。”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

“庆元大王为先帝长兄,血统居首。今日既临南书房……”

话音未落,礼部郎中已皱眉欲言。

林砚舟话音落下,礼部郎中张廷章眉头紧锁,正要开口驳斥——庆元王早被先帝削爵贬黜,宗谱除名,何来“血统居首”之说?

岂能以虚名乱序、僭越礼制?

可他尚未出声,萧澈已缓步上前,立于丹墀中央,声音不高,却如冰泉滴石,清晰入耳:

“难道要让弟弟坐在哥哥头上议事?”

一句话,四下俱寂。

百官心头一震。

这不是争权,是问伦常。

太子纵然储君在位,终究是晚辈;而庆元大王乃先帝长兄,血脉之上,天然为尊。

纵有罪过,亦属家事,岂容外人轻辱其位?

张廷章嘴唇微动,终是低头退后一步,再不敢言。

风掠过南书房前的古槐树梢,枯叶翻飞如蝶。

庆元大王在萧澈搀扶下,缓缓步入殿内。

他脚步虽缓,却不曾停顿,仿佛踏着三十年沉冤与皇室血脉的重量,一步步走向本该属于他的位置。

主位空置已久,尘封未启。

此刻,老王落座,无人敢坐次席。

百官垂首立于阶下,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御史颤巍巍出列,扑通跪地,叩首不止,老泪纵横:“臣……臣今日始见天理昭昭!先帝若知兄长重归宗庙,九泉之下,亦当含笑!”

声落,竟有数名年迈官员红了眼眶,悄然拭泪。

这不是权力的胜利,而是秩序的回归。

哪怕只是片刻的仪式性复位,也足以撕开多年谎言的一角,让所有人看清——这江山,从来不曾真正太平。

殿内无鼓乐,无诏书,更无政令颁布。

但一种无形的共识已在众人之间悄然成型:凡涉皇统之事,庆元大王必须列席。

非为夺权,而是正名。

这场议事,未议一事,却定一局。

散朝之后,宫道两侧禁军肃立,鸦雀无声。

太子在偏殿独坐良久,手中茶盏猛地砸向地面,瓷片四溅。

“好一个‘哥哥头上’!”他冷笑,眼中怒火翻涌,“今日让他坐上主位,明日就要我跪着听训吗?查!给我彻查那日报时为何延误!钦天监、守门官、值夜太监,一个都不许放过!”

然而此时,钦天监深处,程砚秋已悄然步入密室。

铜炉微燃,她取出一支暗青色药香,形如细骨,气味清冷。

点燃后,烟气盘旋而上,在梁间凝成一道若有若无的弧线。

她静立炉前,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星图之上,低声呢喃:

“明日辰时三刻,钟楼将响三十六声。”

话音很轻,像风吹过竹简,却带着不可违逆的笃定。

窗外,暮色渐沉,宫城轮廓隐入雾霭。

紫宸钟楼高耸入云,檐角铜铃无风自动,轻轻一晃,又归于寂静。

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时间的缝隙里悄然苏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