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106章 烧蜡的,不怕黑,怕有人看清

第106章 烧蜡的,不怕黑,怕有人看清(1/2)

目录

烧蜡的,不怕黑,怕有人看清。

风还未停,檐下铜铃仍在响,像是谁在低语。

那截烧尽一半的蜡芯静静躺在乌木托盘里,断口齐整,不似自然熄灭,倒像是被人小心翼翼掐灭的——为留话,而非毁迹。

苏锦黎站在“无名堂”后院,雨丝斜打在青石板上,她手中灯盏微微晃动,映着陶墙上那道细如发丝的刻痕。

它不像名字,也不像文字,却带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精准。

她知道,这不是寻常人能留下之物。

这是星图篡改者的记号,是钦天监最隐秘阶层的心照不宣。

翌日清晨,薄雾未散,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然驶入王府偏门。

赵砚之披着旧灰袍下车,袖口磨得发白,指节因常年握笔而微微变形。

他年过五旬,眼神却依旧锐利如刀。

紧随其后的是韩敬亭,须发皆白,脊背挺直如松,眉宇间仍存着当年翰林清贵的孤傲。

两人被引入密室,门窗紧闭,炭炉微温。

苏锦黎亲自将一张描摹了陶片刻痕的纸推至案前。

赵砚之凝视良久,指尖轻轻抚过那线条,忽然一颤,仿佛触到了滚烫之物。

“这是……‘星枢阁’副监专用印信。”他声音低哑,像从井底传来,“二十年前,全监只有三人持有。一人死于诏狱,一人失踪,最后一个——是我师兄陆明渊。”

室内骤然寂静。

韩敬亭缓缓抬头:“我见过他。”

二人都看向他。

“三年前冬至,大雪封城。我去义庄认领亡妻遗骨,见一个瘦削男子正在替无名尸净身。他手法极稳,动作轻缓,口中还默诵《礼运·大同篇》。我问他姓名,他说‘西席先生’。我不信,可当他抬手整理死者衣襟时,我看见他左手小指缺了半截——那是旧年钦天监大火中烧伤的特征,当年上报的只有三人,其中之一,便是陆明渊。”

苏锦黎呼吸微敛。

西席先生……国公府曾聘过的教书先生,教的是《女诫》,领的是三钱银子月例,卑微得几乎无人记得。

可就是这样一个“寒儒”,授课笔记中竟夹杂着“岁差推算”“荧惑守心”等天文术语,且笔迹经程砚秋比对,与当年篡改星图案卷上的批注,重合度高达八成。

他是陆明渊。

而他留下蜡芯、刻印,不是求救,是在对话——向能听懂的人传递一段被掩埋二十年的真相。

苏锦黎当即召来周砚清。

“你父亲提过陆明渊之女吗?”

少女一怔,随即点头:“提过一次。说那位小姐天生音感极佳,能辨八律之外的‘隐音’,尤擅一曲《破阵子·残拍》——据说是先帝亲授,早已失传。”

“去教坊司旧档房,找一切与《破阵子》相关的残谱,尤其是带批注或夹层的。”

周砚清领命而去。

三日后,她在尘封多年的乐籍箱底翻出一份焦边残卷。

纸张泛黄脆裂,正面是零散记谱,背面却用隐墨写着一行宫商数字。

她依记忆调弦试奏,以耳力逆推旋律,竟得出一段倒序变调——正是《破阵子》第七拍的反演。

当最后一个音落下,她脸色煞白。

“这是……钦天监紧急联络暗语。意思是——‘紫微已移,速离京’。”

紫微,帝星。移位,意味着天命更迭,皇统有变。

更令人震骇的是,她在残卷夹层摸到一张薄绢,展开后是一幅小像:女子怀抱婴儿,面容温婉,题字娟秀——

“吾女昭娘,生于贞元十七年亥时三刻。”

苏锦黎接过画像,目光落在那行字上,一字一顿地念出来。

然后,她猛地抬头,眼中惊雷炸起。

贞元十七年亥时三刻——正是先帝驾崩当夜,宫中灯火突灭、内侍慌乱报“灯变起火”的那一刻。

而“昭娘”……当今皇帝年号“昭和”,取自“承天启运,光昭万邦”。

可谁也不知道,“昭”字最初的出处,竟是一个女子的名字。

她盯着那幅画,指尖冰凉。

陆明渊没有逃。

他带着女儿活了下来,藏身市井,扮作西席,教《春秋》,净尸体,烧蜡烛,在陶墙刻下暗记,在乐谱留下密码。

他不是在逃命。

他在等一个人,能看懂这些碎片的人。

而现在,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尚未揭开的深渊:那个叫“昭娘”的女孩,不只是他的女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