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向光而行(1/2)
蓝星,华夏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言人站在台上,面色严肃,背后的巨幅电子屏上显示着近期在边境发生的系列摩擦影像资料。
“……上述行为,已严重侵犯我国主权,威胁地区和平稳定。我们对此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和最严正的抗议!”
发言人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清晰而有力,“我们敦促有关方面立即停止一切挑衅行动,拿出诚意,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勿谓言之不预!”
“勿谓言之不预!”
——这六个字如同沉重的战鼓,在无数观看发布会直播的民众心中敲响。
这是华夏外交辞令中最为严厉的警告之一。
然而,被火星在背后支持的几个周边小国,似乎有恃无恐。
“它们”或是矢口否认,或是倒打一耙指责华夏“反应过度”、“恃强凌弱”,依旧我行我素,继续着擦边球式的骚扰。
由于对方始终谨慎地未越过最后的边界红线,也未造成己方人员死亡,华夏高层在经过慎重评估后,决定保持战略定力。
除了在相关区域继续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实弹军事演习,以“秀肌肉”的方式展示决心和能力外,并未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决策层很清楚,在火星这个真正的强敌虎视眈眈之下,必须避免陷入周边冲突的泥潭,保持“有紧有松”的节奏,避免国力被过度消耗。
但这种克制,在某些别有用心者的渲染下,变了味道。
几乎在华夏展示肌肉的同时,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再度掀起滔天巨浪。
火星操控的境外媒体、网络水军以及被收买的“公知”、“大V”开始铺天盖地地散布谣言:
“独家揭秘:华夏‘炎黄之心’技术源于窃取火星机密!”同时配以模糊不清的所谓“证据”图片。
“血腥演习!羲和学院实弹训练发生严重事故,多名精英学员伤亡!”
“穷兵黩武的代价!天文数字军费正在掏空华夏经济,民生凋敝!”其中配上的是选择性和修改后的数据。
这些真假难辨、充满煽动性的言论,通过社交网络、短视频平台和国际媒体迅速传播,不仅在境外营造出对华夏极为不利的舆论环境,也开始在华夏国内网络空间制造杂音和疑虑。
……
金陵市,苏家。
“爸,您别看了,这些明显都是胡说八道!”
苏风眠看着父亲苏明远阴沉着脸,刷着手机上那些唱衰华夏经济的文章,忍不住劝道。
苏明远叹了口气,放下手机:“我知道是胡说。但舆论风向不对,很多海外客户和合作伙伴都开始观望,甚至暂停了合作。公司这个季度的业绩……压力很大。”
另一边,林晚晴导演也遇到了麻烦。
她筹备多年的那部反映先辈奋斗史的剧本,被人在网上恶意曲解,扣上了“煽动民族主义”、“消费历史”的帽子,投资方变得犹豫不决。
甚至连苏风眠所在的音乐学院里,也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
有同学在私下讨论:“听说前线打得很惨烈,羲和学院死了不少人……”、“国家花那么多钱造机甲,我们助学金反而减少了,真是……”
每一次听到这样的议论,苏风眠的心都像被针扎了一下。
她不由自主地想起洛城,想起他离开时坚定的眼神,想起他可能在远方经历的炮火与危险。
这些恶毒的谣言,不仅玷污着无数像洛城一样在前线奋斗的人,也在侵蚀着后方的团结与信念。
担忧、愤怒,还有一种无力感,交织在她心头。
她不能再只是被动地听着,看着。
一天晚上,她把自己关在琴房里。
窗外是城市的霓虹,窗内是她起伏的心潮。
她打开个人终端,反复看着洛城偶尔发来的、报平安的简短信息,看着新闻里那些即便被污名化,依旧在岗位上坚守的军人、工程师和普通人的身影。
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涌上心头。
她坐在钢琴前,手指轻轻落在琴键上。
起初是几个零散而带着忧思的音符,仿佛在诉说着当下的迷茫与阴霾。
渐渐地,旋律变得坚定、昂扬,如同黑暗中亮起的火炬,如同荆棘中绽放的花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