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毒蛇之牙,算尽苍茫(1/2)
铁岩城一夜易主,城墙被炸开巨大缺口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随着逃散的败兵和刻意放出的风声,以惊人的速度传回了北莽王庭。
王庭内,一片死寂,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珍贵的琉璃盏被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兀格双目赤红,胸膛剧烈起伏,英俊的面容因极致的愤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废物!脱脱不花也是个废物!还有炎罗!三千焚烬军团,这都没守住?那城墙是纸糊的吗?”他的咆哮声在空旷的金帐内回荡,下方跪倒的臣子们噤若寒蝉。
接连丢失重要关隘,尤其是铁岩城这等雄关的瞬间崩塌,带来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是对王庭威信毁灭性的打击。
檄文内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原本观望的部落首领们,眼神开始闪烁。
“殿下息怒!”一名心腹硬着头皮道,“当务之急,是阻止王翦兵锋直指王庭!必须在其兵临城下前,予以重创!”
兀格猛地喘了几口粗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输了。
“传令!”他眼中闪过狠辣决绝的光芒,“调‘血狼卫’全部,再命黑水、秃鹫、沙狐三部,集结所有能战的儿郎,凑足五万大军!”
血狼卫,是兀格耗费无数资源打造的嫡系亲军,人数仅三千,却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悍卒,修为最低也是炼气后期,装备精良,嗜血好战,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刀。
而黑水、秃鹫、沙狐三部,则是王庭铁杆附庸中战力较强的部落,虽然对血祭之事未必全信,但在兀格的高压和利诱下,不得不派出主力。
“任命哈尔巴拉老将军为统帅,统辖全军!”兀格说出了一个人选。
帐内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哈尔巴拉,王庭宿将,年轻时也曾骁勇善战,如今年纪虽长,锐气稍减,但经验老辣,尤其擅长利用地形,打防守反击和伏击战。
由他统领这支混杂了精锐和部落兵的军队,确实是最稳妥的选择。
“告诉哈尔巴拉!”兀格盯着传令兵,一字一顿,“我不要他击溃王翦,我只要他……死死咬住中路军,把他们拖在苍狼峪!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拼光这五万人,也要重创其锐气,为我们调动其他兵力,等待神殿援军,争取时间!”
“是!”
……
王翦中路大军,在攻克铁岩城并稍作休整后,继续稳步向南推进。
兵锋所指,沿途一些小部落或望风归降,或稍作抵抗便被碾碎,根本无法迟滞大军脚步。
这一日,大军行至一片名为苍狼峪的险要地域。
顾名思义,这里两侧是连绵起伏、怪石嶙峋的山岭,如同巨狼张开的颚骨,中间一条官道蜿蜒穿过,最窄处仅容数辆马车并行。
山岭之上,林木虽不茂密,但乱石灌木丛生,极易藏兵。
中军大帐内,王翦看着沙盘上苍狼峪的地形,眉头微蹙。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本能地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这种地形,太适合打埋伏了。
“大帅,我军先锋已探明峪口三十里,未发现大规模敌军踪迹。”斥候校尉禀报。
王翦沉吟不语。
没有踪迹,不代表没有埋伏。
对手若是高明,绝不会在峪口就露出马脚。
这时,帐帘掀开,张良手持羽扇,缓步而入,脸上带着一丝洞察一切的淡然微笑。
“通武侯可是在为此地地形忧心?”张良轻摇羽扇,目光落在沙盘的苍狼峪上。
王翦点头:“此地险恶,若有伏兵,我军虽众,亦难免损失,然斥候未察异常。”
张良走到沙盘前,羽扇在苍狼峪两侧山岭虚点:“良近日观天象,见此地隐隐有血光凝聚,非吉兆。加之我方散布各地的‘眼线’传回零星情报综合研判,王庭新败之下,兀格绝不会坐视我军长驱直入。他手中能动用的机动兵力,无非是其嫡系血狼卫,以及黑水、秃鹫等几个铁杆部落。”
他顿了顿,继续道:“兀格性情急躁,但并非无脑。他深知野战难敌我大秦锐士之锋,必寻地利。而这苍狼峪,便是这数百里内,最适合打一场翻身仗的地方。”
王翦眼中精光一闪:“军师之意,敌军主力已潜伏于此?”
“十之八九。”张良羽扇定在沙盘上苍狼峪中段一处特别狭窄、且两侧山势尤为陡峭的区域,“若我是敌军主帅,必选在此处设伏。待我军前军通过,中军进入伏击圈时,两侧滚木礌石齐下,阻断首尾,伏兵尽出,依仗地利,足以让我军首尾难顾,陷入苦战。”
他看向王翦:“而且,良推测,敌军主帅,很可能非是莽撞之辈。其目的,或许并非全歼,而是拖延。意在挫我锐气,延缓我军兵临王庭之势,为兀格调动援军争取时间。”
王翦深吸一口气,张良的分析与他心中的担忧不谋而合,且更为细致深入。
这就是顶级谋士的作用,于无声处听惊雷,于迷雾中见真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