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暗潮再涌·安全屋内的新线索一(2/2)
法租界边缘,那间与世隔绝的安全屋内,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流淌。
冷秋月栖身于此,已近半月。窗外世界的喧嚣、更迭、乃至苏家故事的“结局”,
于她而言,皆是通过韩笑精心筛选、加密后传递进来的只言片语。
这里没有昼夜分明,只有一盏煤油灯在书桌上投下的、永恒不变的昏黄光晕,
以及空气中挥之不去的、旧纸张和防潮剂混合的沉闷气味。
这方寸之地,是她的囚笼,却也成为了她最坚固的堡垒,和最专注的思维圣殿。
连日来,冷秋月将韩笑想方设法送进来的、关于苏家案的所有细节报告、
证物照片(包括部分日记和账本的影印件)以及她自己的分析笔记,
在书桌上铺陈开来,仿佛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在沙盘上推演着一场无声的战役。
她的目光,一次次地掠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句、模糊的图片,
试图从中捕捉到那条隐藏最深、也最关键的“线头”。
她的注意力,最终聚焦在了韩笑从苏家阁楼找到的、
那几页属于苏鸿昇父亲苏文轩的清末账本残篇和零星日记上。
这些文字,墨迹早已暗淡,纸张脆黄,记录的是几十年前那场决定苏陆两家命运的商战。
表面看,是赤裸裸的商业倾轧、资本吞并。
但冷秋月的直觉告诉她,如此深仇大恨,其根源或许并非仅仅在于明面上的丝绸专营权。
她拿起高倍放大镜,如同一个考古学家,逐字逐句地审视着那些用蝇头小楷写就的、夹杂着账目数字和隐晦措辞的记录。
在记载与陆正擎争夺最激烈处,苏文轩笔下除了商业手段,
还反复提及一块被称为“南码头七号滩地”的地皮。
这块地,位于当时尚属荒僻的南市沿江地带,
在账目中被标注为“必争之地”,但其在当时的实际商业价值,
似乎与苏文轩投入的巨大精力和不惜“行非常手段”的决绝,并不完全匹配。
引起冷秋月最大警觉的,是在一页日记的边角,
苏文轩用一种近乎庆幸又带一丝不安的笔调写道:
“…此番得手,‘七号滩地’终入囊中,陆氏气数已尽。
幸得‘朱先生’于关键时刻暗中斡旋,疏通关节,否则…然,‘朱’之助,所图为何?
仅佣金乎?其袖中暗纹,似鸟非鸟,似火非火,令人费解…”
“朱先生!”冷秋月的心脏猛地一跳!这个称谓,
与她记忆中韩笑此前提到的、可能与“青瓷会”金融操作有关的“朱雀控股”,
产生了惊人的关联!“袖中暗纹,似鸟非鸟,似火非火”——
这描述,岂不正是中国传统神话中朱雀(南方神鸟,形似凤凰,司火)的抽象化图案?!
一个大胆的推测,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当年苏陆两家的生死之争,
明面是丝绸专营权,暗地里,真正的焦点,
或许正是这块看似不起眼的“南码头七号滩地”!
而苏家的胜利,很可能得益于这位神秘“朱先生”及其背后势力的介入。
这位“朱先生”,或许就是“朱雀”势力早期的代理人之一。
而苏文轩日记中那丝“不安”,或许正源于他隐约察觉到了这股合作力量背后所图甚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