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活着的人要补课(1/2)
这通电话像一盆冰水,兜头浇灭了朗诵会胜利带来的所有热度。
空气瞬间凝固,苏霓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
报复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也更狠。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行政施压,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围剿。
所谓的“加强青少年思想根基建设”会议,不过是拉开绞索前的最后一次点名。
那个“绝对保密”的要求,更是彰示着对方不留任何余地的决心。
一张无形的大网,在黎明时分悄然张开,目标直指临江县所有敢于触碰历史真相的教育者。
“知道了。”苏霓的声音平静得可怕,那份冷静之下,是早已淬炼成钢的意志。
她挂断电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拨通了另一个号码。
“启动‘公民教育应急支援计划’,A级响应。”
电话那头,基金会的核心团队瞬间被激活。
这套预案,自“试卷里的子弹”事件发酵之初便已备好,只为等待这必然来临的一刻。
命令下达的瞬间,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击战,在看不见的战线上悄然打响。
仅仅半小时后,一份以“深空”基金会名义发出的招募公告,通过加密渠道精准推送至全国数百位已退休的特级教师、教育学教授和前督导组成员的邮箱中。
公告标题掷地有声——《关于组建“流动听课团”,促进地区间教学经验交流的邀请函》。
内容滴水不漏:基金会将资助德高望重的退休教育专家,组成专家团,持正规的文化交流批文,以第三方观察员身份,赴各地中小学进行教学旁听,并独立撰写提交教学质量评估报告。
首批试点,便是临江县。
这是一步妙棋。
对方要搞内部审查,苏霓就引入外部监督。
对方想关起门来清算,她就把门彻底踹开,请来一群在教育界德高望重、谁也不敢轻易得罪的“老法官”。
他们不是来闹事的,他们是来“交流”的,是来“评估”的,一切都光明正大,合理合法。
你想以“意识形态”为名打压老师?
先问问这些一辈子都在研究教育规律的泰山北斗答不答应!
几乎在同一时间,临江县教育局的红头文件正式下发,措辞严厉地要求全县中小学即刻开展为期一周的“意识形态风险专项排查”,重点清查教师是否存在使用“非指定教材”或“非审定补充材料”进行授课的行为。
文件下发的第一个小时,噩耗传来。
那位曾在思政课上引导学生讨论“身份管理制度对个体心理影响”的王老师,被一纸通知暂停了所有教学工作,要求其“深刻反省,配合调查”。
消息一出,临江县的教师群体中一片死寂,风声鹤唳。
然而,对方的雷霆一击,却撞上了一面更坚硬的墙。
陆承安的动作快如闪电。
他甚至没有去临江县,而是直接将一封措辞严谨的律师函,通过特快专递直呈教育部督察组。
他抓住了一个致命的行政程序漏洞:临江县教育局对王老师的停职决定,并未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提前书面告知其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更未告知其依法享有的陈述和申辩权利。
这是典型的程序违法。
与律师函一同提交的,还有一份经过公证处严格公证的课堂录像光盘。
录像中,王老师手持一本公开出版发行、书号可查的《中国基层治理变迁史》,从容不迫地讲解着其中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章节。
他的引导性提问清晰明确:“同学们,任何一项宏大的制度在推行时,都可能对某些个体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建立一种纠错和补偿机制,来避免对善意个体的误伤?”
视频的最后,是学生们热烈讨论的画面。
有的在探讨大数据时代如何更精准地识别身份,有的在争论个人隐私与社会管理的边界。
每一个年轻的脸庞上都闪烁着思辨的光芒,没有半分所谓的“消极、颓废”情绪。
这份录像,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意识形态风险”这顶空洞的大帽子上。
如果说陆承安的行动是精准的手术刀,那么许文澜则掀起了一场席卷舆论的数字风暴。
朗诵会结束后的四十八小时内,她不眠不休,带领团队开发出了一款名为“教材合规性比对工具”的网页应用。
界面简洁到极致,只有一个输入框和一个“开始比对”按钮。
用户可以上传任意一段教学文本、一道试题,甚至是一句课堂上的提问,系统会瞬间将其与国家现行颁布的所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相关政策文件数据库进行交叉比对,并给出分析结果。
工具上线,许文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道最初引爆舆论的“身份管理制度心理影响”试题原封不动地输入进去。
几秒钟后,结果赫然显示在屏幕上:
“比对结果:符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核心素养目标第3.2条——‘能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德法难题,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分析和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
许文澜将这张截图,连同工具链接,发给了几个有影响力的教育类自媒体。
一石激起千层浪!
“官方标准打脸官方审查!”
“原来我们的孩子被要求培养的,正是某些人害怕的!”
这款工具如同一场数字野火,瞬间燎原。
上线短短两小时,访问量突破百万!
无数焦虑的家长、正直的教师、关心教育的普通民众涌入网站。
他们把自己孩子的作业、试卷、老师的课堂笔记纷纷上传。
很快,一场名为“我也来出题”的民间活动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形成。
家长们模仿那道“争议试题”的模式,出了一道又一道直面社会现实、考验思辨能力的问题,并用许文n的工具进行“合规性”认证。
“请探讨垃圾分类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如何平衡强制性与居民自觉性?”——符合“公共参与”素养目标。
“分析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背后的社会公德与企业责任问题。”——符合“责任担当”素养目标。
舆论被彻底引爆。
原本指向教师的压力,以一种始料未及的方式,被反弹到了审查者自己身上。
他们挥舞的“合规”大棒,被证明只是他们筛选“听话”内容的工具,与真正的国家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线上炮火连天,线下的暗战则更为惊心动魄。
赵小芸以基金会“协助地方教育系统进行教学整改”的名义,带队进驻了王老师所在的临江县中学。
她没有急于接触被停职的王老师,而是将目标锁定在了他的同事,尤其是那些在学校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教师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