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不认识你(1/2)
官道两旁的草木渐渐染上秋意,风里也多了几分海的咸湿气息。沐暃一行五人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脚下的尘土被踩得松软,每一步都带着长途跋涉的沉重。从器城出发至今,已经整整五天了。
这五天里,他们几乎是日夜兼程。白日里顶着烈日赶路,夜晚就在路边的破庙或林子里歇脚,轮流守夜。干粮早已吃完,全靠沿途村镇里买的饼子充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疲惫,衣衫也沾满了尘土,唯有眼中的决心未曾消减。
赵丰星的撼裂锤被他用粗布裹了好几层,依旧能看出沉甸甸的轮廓,连日的负重让他的肩膀磨出了红痕,却只是偶尔龇牙咧嘴地揉一揉,从不多言。赵丰慧的长鞭倒是轻便,可小姑娘细皮嫩肉,脚上早已磨出了水泡,走路时一瘸一拐,却咬着牙不肯掉队,实在疼得厉害,就偷偷抹点伤药,第二天依旧强撑着跟上队伍。
乔羽绒始终走在中间,长剑不离身,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偶尔会帮谢婉莹拎起沉重的行囊。谢婉莹的心一直悬着,时常望着南方出神,脚步也总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仿佛多走一步,就能早一刻看到圣域的轮廓。
沐暃背着新锻造的长刀,刀鞘与后背摩擦出淡淡的印记。他走在最前面,用星力探知着前方的路况,遇到岔路就停下来等谢婉莹辨认方向。夜里守夜时,他总会拿出风师傅给的星力回春丹,借着月光端详片刻,那晶莹的丹药里仿佛藏着前路的希望。
第五天的傍晚,当夕阳将天空染成金红色时,赵丰慧突然指着前方,惊喜地叫了起来:“快看!是海!”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蜿蜒的银线,随着脚步的靠近,那银线渐渐变得清晰——是翻涌的海浪,在夕阳下泛着粼粼波光。海风带着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驱散了连日来的燥热与疲惫。
“真的是海!”赵丰星也精神一振,加快了脚步,“那望津港应该就在前面了!”
沐暃望着那片壮阔的海面,心中也泛起一丝波澜。他从小在蓝星学院长大,虽也去过大海,却从未见过如此辽阔的大海,那翻涌的浪花仿佛能吞噬一切,又带着一种包容万物的磅礴气势。
再往前走了约莫半个时辰,一座热闹的港口出现在眼前。
望津港比他们想象中还要繁华。长长的码头延伸入海,停泊着数十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大的如楼船,桅杆高耸入云,帆布上印着各式商号的标记;小的则是渔船,船头挂着渔网,散发着鱼腥气。码头上人来人往,搬运货物的脚夫喊着号子,行商的小贩推着独轮车穿梭,还有不少与他们一样背着行囊的旅人,脸上带着期待或不舍。
最引人注目的是码头东侧的售票点,那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足有百余来人。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有的箱子上还贴着托运的标签,队伍缓缓向前挪动,时不时传来售票员沙哑的吆喝声和旅客的询问声。
“往南楚的船还有票吗?”
“下一班去青州的什么时候开?”
“我要三张去海盐岛的,越快越好!”
嘈杂的人声混杂着海浪拍打码头的声音,构成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
沐暃站在路口,望着眼前这片热闹的景象,有些恍惚。他从小在学院长大,后来又辗转于山林与城池,从未见过这样的港口,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这里应该就是望津港了吧?”他转头看向谢婉莹,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毕竟是第一次来,周遭的一切都让他觉得陌生,连空气中的咸腥味都透着新鲜。
谢婉莹的目光扫过码头的牌坊,那牌坊上刻着“望津港”三个苍劲的大字,边角虽有些风化,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气派。她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熟悉的神色:“是的,这里就是望津港。我小时候跟着爷爷来过一次,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
她指着售票点的方向:“我们过去吧,先问问有没有去环峰北岛的船。”
五人随着人流,慢慢朝着售票点走去。脚下的石板路被海水浸泡得有些潮湿,缝隙里长着青苔,踩上去滑溜溜的。两旁的商铺大多卖着航海用品,渔网、罗盘、防水油布,还有些小贩推着车卖着刚从海里捞上来的鱼虾,腥味与香料味混杂在一起,格外浓郁。
赵丰慧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眼睛瞪得圆圆的:“哇,这里好多船啊!比我见过的所有船加起来都多!”
“那是自然。”赵丰星难得摆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望津港可是这一带最大的港口,南来北往的船都要在这停靠,能不多吗?”
“你怎么知道?”赵丰慧挑眉。
“我……我猜的。”赵丰星梗了一下,随即嘴硬道,“猜也猜得差不多。”
乔羽绒被兄妹俩逗笑,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些。她看向沐暃:“你说,这里会不会有烨辉的人?”
沐暃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摇了摇头:“不好说。港口人多眼杂,就算有,也未必会轻易动手。我们小心些便是,先买到船票再说。”
谢婉莹走在最前面,脚步有些快。她记得当年跟着爷爷来的时候,售票点的老掌柜认识圣域的标记,说不定这次也能通融些,早点买到船票。
越靠近售票点,队伍就越拥挤。空气中弥漫着汗味与水汽,让人有些窒息。队伍里的人大多神色焦急,时不时踮脚望向售票窗口,嘴里念叨着船期。
“前面好像在吵架。”赵丰慧突然说道,指着队伍前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