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176章 她没关的那盏夜灯

第176章 她没关的那盏夜灯(2/2)

目录

她缓缓起身,走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文档,命名为《静默回响·增补页》。

手指敲击键盘,将那些拓印而来的情绪一字一句录入其中。

每一个字都像从血肉里剜出来,沉重而真实。

录完最后一行,她没有点击发送。

也没有保存草稿。

而是合上电脑,转身走向那盏灯。

她拔掉插头,拆开底座,金属环锈蚀严重,边缘锋利。

她把它轻轻取出,握在掌心,温度早已散尽,却仍带着某种执拗的重量。

窗外,晨光初现,照在空荡的客厅里。

那盏曾照亮童年恐惧的灯,终于熄了。

而她的救赎,才刚刚开始。

林野把那枚锈迹斑斑的金属环交到许星手中时,指尖微微发颤。

他低头看着掌心这圈被岁月磨钝了棱角的铁环,像接过一段沉甸甸的沉默。

“要最简单的款式。”她说,“不打磨,不镀金,让它保留原本的样子。”

许星抬眼看了她一会儿,声音低缓:“你知道吗?这种金属氧化后的成分,和人体血液里的铁离子很像。有时候我在想,执念是不是也会留下化学痕迹。”

林野没回答,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她知道,这枚吊坠不是纪念,也不是宽恕,而是一种见证——把三十年来无人认领的情绪,从灯座里剥离出来,戴在那个曾以为自己只能以影子存在的女人身上。

三天后深夜,她站在母亲卧室门外,手里捏着一张折成小方块的字条。

药盒摆在床头柜最显眼的位置,白色塑料壳映着冷光。

她将吊坠轻轻放进去,连同那张纸条:“你守的夜,有人看见了。”笔画克制,却比任何哭诉更沉。

那一夜,老周的电话如期而至。

“你妈来了。”他说,声音沙哑如旧巷风声,“静音走廊,走了十九圈。比上回多两圈。”

林野握着手机靠在窗边,没有惊讶,也没有激动。

她只是望着楼下空荡的路灯出神。

十九圈——不是逃离,也不是停留,而是练习。

像一个从未学会表达爱的人,在用脚步丈量靠近的距离。

次日清晨,阳光斜切过走廊地板,林野路过母亲房间时脚步一顿。

门虚掩着,灯光亮得突兀,仿佛在等待什么人闯入。

她推门进去。

周慧敏坐在床沿,手里攥着那枚吊坠,目光落在桌上那盏早已不通电的老台灯上。

灯罩泛黄,电线裸露,可它仍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像某种被供奉的遗物。

她的手指摩挲着金属环边缘,动作轻得近乎虔诚。

林野没说话,只将一盒包装简陋的灯泡放在桌角——是那种老式螺口、磨砂乳白的型号,市面上早就不产了。

她在二手市场翻了整整两天才找到。

周慧敏缓缓抬头。

眼神里有惊愕,有迟疑,还有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柔软裂痕。

她们对视了几秒,空气凝滞如冻住的河面。

最终,她垂下视线,喉结动了动,声音轻得几乎被呼吸吞没:

“……谢谢。”

这三个字落下的瞬间,林野心口那片荆棘灰痕忽然轻轻一跳——不是疼痛,也不是扩张,而是一种久违的、类似震颤的感知。

像是被风吹动的枯叶,终于触到了土地。

她转身离开,关门的动作极轻。

走廊尽头的光影晃了晃,她扶着墙站了一会儿,闭上眼,任由那份沉重又轻盈的情绪在体内缓缓流淌。

这一次,她没有打开笔记本,没有启动金手指去拓印母亲眼底的波澜。

她任那个瞬间完整地存在,然后静静落地,像一片终于肯停驻的雪。

回到房间,她脱下外套,忽然觉得额头一阵发烫。

窗外阴云渐聚,风开始拍打玻璃。

她摸了摸脸颊,滚烫得反常。

躺下时,世界已有些模糊。

意识沉入黑暗前,她恍惚听见房门被推开的一声响动,极轻,像是怕惊醒谁。

但她终究没能睁开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