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也有叶家放权的意思,不用叶青枫事事亲为(1/2)
二月春风徐徐吹过北方的天空,山野残雪之上冒出更多青葱的绿意,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农人也开始下田去忙,山弯那边坡脚下的十亩荒地也还在清理之中,没有急着开荒。
有了作坊的稳定赚头,村里人家除了照护自家农田菜地都不怎么操心新的一年生计。
如今大家也养成了习惯,家里只要有一两千文钱了就去叶家旺家里,找叶正飞兑换银锭子。
每到发工钱的前两天,叶正飞也会往几个村子跑一趟,如今有他专门负责这事,兑换银钱把控平衡,发放工钱与各作坊的管事对接,效率也快了很多。
年后叶有志接了村里开荒建作坊的活儿,虽然作坊不是村里的,但前期和后期施建任务都交给叶有志了。
新年第一单生意还在村子里,都不需要去外面四处寻找订单。
另外叶青萝打算在新的作坊那边还要再打一口井,村西村北一带以后用水也能就近找水井,对村里人也是提供便利。
虽然这些事情还只是规划,但对仙桂村都是向好的发展。
村长和耆老们都很高兴,纷纷表示以后作坊这边都会帮着照看一二。
不用领工钱也不算管事,就是为村里更多人家的长远利益,这是他们管理村子的人应该做的。
这些事情都是叶青枫去对接的,虽然地还没垦出来,叶家也没签下买地文书也没给钱,但计划安排早已明明白白。
而叶青萝继正月底临时交上三套细纲快赚了三百两之后,二月初又交上了两套,惊蛰之后便开始集中赶小故事的进度了。
县试也在这时候开始了。
仙桂村也有两个少年背上书箱手提包袱,在家中父兄的陪伴下合租了村里的驴车前往县城。
当然出发之前两天,他们就来找过叶青彦,这么多年仙桂村也只出了那么几个有资格闯科举路的读书人。
两个在村塾里,正是许家父子。
一个是考上了秀才、娶了大户千金后定居在县城的叶正学,也是村里公认混得最好的读书人。
另一个自然就是还在镇上沈家私塾读书的叶青彦了。
叶正学是村里少年接触不到的存在,叶青彦就不一样了,他是每天都会回村的,夜里登门求教考试经验,是有求必应的。
叶青彦也会提醒他们不要过于紧张,就当先去熟悉科举流程、认认考场环境和试卷。
之后便是展现自己过往十年寒窗的才学即可,不用想太多,什么考上了如何、考不上又会如何,这都不是他们现在该想的事情。
走出村塾去到县城就会发现遍地都是读书人、是应考的和陪考的人,什么人可结交、什么人要防备,就全靠自己的智慧和处事能力了。
所以,科举路上不只是一场场考试硬仗,也是人生智慧和见识的成长之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而这些类似的话,许老夫子也叮嘱过,少年都认真记下了,而后怀着见世面的心情自信地出发了。
这场县试,其他村子也或有一个、两个少年考生怀着差不多的心情出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