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550章 刘宋顾命大臣谢晦:王牌打工人的“职场翻车”全记录

第550章 刘宋顾命大臣谢晦:王牌打工人的“职场翻车”全记录(1/2)

目录

序幕:一场充满遗憾的告别演出

公元426年的建康城,春寒料峭。刑场上,一位身着囚服却依旧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仔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对着监斩官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我年少时曾立志做国家栋梁,如今果然成了‘栋梁’——只是这栋梁今日要被砍了。”

这位临死前还能谈笑风生的,正是刘宋初年名噪一时的谢晦。他出身顶级门阀陈郡谢氏,曾是开国皇帝刘裕最倚重的谋臣,也是废立天子的顾命大臣,如今却成了待宰的囚徒。

刑场外围,他的女儿谢氏披头散发,哭喊着:“父亲为国栋梁,功在社稷,奈何一朝屠戮!”谢晦回头望了一眼,苦笑着吟出生命中最后一首诗:“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这位集才华与颜值于一身的贵公子,用他三十七年的人生,上演了一出刘宋版的“权力的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看看这位“王牌打工人”是如何从职场巅峰一路滑落到刑场的。

第一幕: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职场新星”

场景一:名门之后的甜蜜烦恼

约公元390年,谢晦出生在东晋顶级豪门——陈郡谢氏。用今天的话说,他就是那种“生在罗马”的人。谢家是什么概念?那是出了谢安、谢玄的超级豪门,淝水之战的主力选手。谢晦是谢安侄孙谢朗的后代,这身份放在当时,相当于一出生就自带家族信托基金,住着别墅,上着贵族学校。

《宋书》记载他“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翻译过来就是:颜值高、会说话、五官立体、头发乌黑亮丽。这要放在今天,妥妥的偶像练习生出道水准。不仅如此,他还“博涉多通,有文采”,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级人物。

不过,生在魏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名门之后也有自己的烦恼。当时流行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说的是皇族与世家大族共同治理国家。但这种合作关系相当微妙,稍有不慎就会翻车。谢晦的家族前辈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他:站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该下车。

场景二:初入职场的明智选择

谢晦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孟昶的建威府中担任中兵参军,相当于军区司令部的参谋。可惜孟昶没多久就去世了,谢晦面临再就业的选择。

404年,他做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跳槽到刘裕公司。刘裕何许人也?当时东晋最大的实力派,后来的宋武帝。用今天的话说,谢晦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跳槽到了即将上市的行业巨头那里,成了刘裕太尉府的参军。

这次跳槽展现了谢晦精准的眼光。刘裕是个实干家,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东西。谢晦凭借出色的文书能力和对典章制度的精通,很快在刘裕的团队中脱颖而出。

据说有一次,刘裕需要起草一份紧急文件,谢晦“须臾便就”,速度堪比今天的语音输入转文字。刘裕看完后大为赞赏:“你这写作速度,比我说话还快啊!”从此,刘裕府中的重要文件都交给谢晦处理,他成了老板的“头号笔杆子”。

第二幕:跟着老板打天下的日子

场景一:北伐路上的“首席秘书”

416年至418年,刘裕北伐后秦,谢晦随军参谋。这段经历相当于今天的“管培生轮岗”,从文职转向军政全能型人才。

在军中,谢晦依然主要负责文书工作,但他展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宋书》记载他“涉猎文义,朗赡多通”,刘裕每次征求他的意见,他都能“随问应答,无有窒滞”。用现代职场的话说,就是老板随便问什么,他都能对答如流,从不卡壳。

刘裕对这个年轻人越来越满意,曾经指着谢晦对别的将领说:“这个人啊,要是单独和他长谈,可能会被他忽悠得找不着北。”这话听着像是批评,实则是极高的赞誉——说明谢晦的口才和智慧已经达到了“洗脑”级别。

有一次,刘裕在军中大宴将领,酒至半酣,突然提出要考考谢晦的记忆力。他让谢晦背诵《史记》中的一段,谢晦不仅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还能引经据典,分析当时的形势。刘裕大笑着对众人说:“你们看看,这就是我们军中的活字典!”

场景二:开国功臣的荣耀时刻

420年,刘裕终于“上市成功”——取代东晋,建立刘宋,成为宋武帝。作为创始团队成员,谢晦顺利拿到“期权”,出任中领军、散骑常侍等要职,封武昌县公,权倾一时。

中领军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才能担任的职位。散骑常侍则是皇帝身边的顾问,随时可以进宫见皇帝。

这时的谢晦,可谓走上了人生巅峰。三十出头的年纪,已经是国家核心领导层成员,要权力有权力,要地位有地位。如果当时有朋友圈,他的日常大概是:“今天又是和老板开会到深夜的一天”、“开国元勋的日常”……

但谢晦不知道的是,在权力巅峰待得越久,摔下来的时候就越疼。他曾经对好友王华感叹:“我如今位极人臣,却常常夜不能寐。”王华笑他矫情:“你这是幸福的烦恼。”殊不知,谢晦的预感是对的。

第三幕:从顾命大臣到“废帝专业户”

场景一:接受托孤的重任

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重,把谢晦、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四人叫到床边,上演了一出刘宋版的“白帝城托孤”。刘裕拉着太子刘义符的手,对四位大臣说:“以后这孩子就拜托你们了。”然后又单独对谢晦说:“朕即位之初,你说过陛下君临万国,三十年内不要担心天下不安,现在才过了不到十年,你可要兑现承诺啊!”

谢晦当时冷汗直流,心想:老板这是要我从“首席秘书”升级为“首席背锅侠”啊!

果不其然,刘裕去世后,年轻的刘义符即位,就是宋少帝。这位少年天子完全不像他爹,整天就知道玩耍,把朝政当儿戏。《资治通鉴》记载他“游戏无度,不务政业”,甚至在皇宫里开起了农贸市场,自己当商贩玩。

四位顾命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公司刚上市,CEO就这么胡闹,股价非崩了不可!

场景二:不得已的废立之举

经过密谋,四位大臣决定:换CEO!在这场政变中,谢晦扮演了关键角色。由于他兼任荆州刺史,虽然没去上任,但手里有兵权。为了准备废帝行动,他借口修缮府邸,把家人都送出去,在府内暗藏将士。

行动前一天,谢晦还特意去找好友王华密谈,试探口风。王华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意图,说:“你该不会是想学伊尹、霍光吧?”(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废立事件)谢晦大惊:“你怎么知道?”王华笑而不语。

第二天,政变成功,少帝被废。为绝后患,他们还杀害了可能对皇位构成威胁的庐陵王刘义真。然后迎立宜都王刘义隆为帝,就是宋文帝。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谢晦自以为是为国为民,却不知已经触犯了皇权最大的忌讳:今天你能废这个,明天是不是就能废那个?事后,谢晦还天真地对傅亮说:“我们这是学周公辅成王啊!”傅亮苦笑:“周公可没杀管叔、蔡叔。”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得谢晦透心凉。

第四幕:荆州任上的“求生欲表演”

场景一:主动外放求平安

宋文帝即位后,对谢晦等人表面尊重,内心忌惮。谢晦也心知肚明,于是主动请求离开中央,去他名义上管辖的荆州上任。宋文帝欣然同意,还给他加封卫将军、散骑常侍等头衔。表面上是升官,实则是把他调离权力中心。

临行前,谢晦与好友王华告别,不无担忧地说:“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再相见。”王华意味深长地回答:“但愿使君能安享晚年。”两人心照不宣,都知道这一别可能就是永诀。

到了荆州的谢晦,内心极度不安。他知道自己参与废立和杀害宗王的事情,迟早会被清算。于是开始了他的“求生欲表演”。

首先,他“深自矜许,以安危为己任”,到处宣扬自己对国家的重要性。同时暗中加强武备,以防不测。最搞笑的是,他还上演了一出“辞职归第”的戏码,上书请求退休。这招以退为进,是想试探皇帝的态度。果然,宋文帝下诏挽留,言辞恳切地说:“荆州离不开你啊!”谢晦收到诏书,对身边人说:“看吧,皇上还是需要我的。”其实心里在打鼓:老板这是真心挽留,还是缓兵之计?

场景二:最后的安逸时光

在荆州期间,谢晦过了一段相对安逸的日子。他经常带着部下出游,一次看到山上的瀑布,忍不住感叹:“可惜啊,这地方要是放在建康,定是皇家园林中的胜景。”部下拍马屁说:“使君在何处,何处便是胜景。”谢晦大笑:“你这话说得,好像我是个移动景点似的。”虽是玩笑,却也透露出他的自得与不安。他知道,自己就像这瀑布,看似气势磅礴,实则无根之水,终有干涸之时。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谢晦还在荆州大力培植亲信,训练军队。他经常视察军营,对将士们说:“我们在荆州,就是要做朝廷的屏障。”私下里却对心腹说:“这些准备,但愿永远用不上。”

然而,该来的终究会来。

第五幕:起兵反抗与迅速败亡

场景一:清算的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