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1/2)
悠悠在美院附中展现出惊人的艺术潜力,她的作品开始在国际青少年艺术比赛中崭露头角。她的画风独特,既有少女的敏感细腻,又隐隐透出一种超越年龄的对生命与存在的哲思。
一次,她的系列画作《记忆的容器》在一项重要赛事中夺得金奖。画作描绘了各种承载着情感与时光印记的容器——父亲书桌上磨损的铜尺,母亲腕间温润的玉镯,老家墙角斑驳的青苔,还有艺术康复中心那永远洒落阳光的穹顶……她用极具个人色彩的笔触,将抽象的情感与记忆,凝固在具象的物体与空间之中。
傅砚安和沈云栀去看了展览。站在女儿的作品前,他们久久沉默。他们从那些画作里,看到了女儿对他们共同生活的深刻观察与独特诠释,看到了那个他们亲手构筑的、充满爱与美的家,如何在女儿心中生根发芽,并绽放出属于她自己的、璀璨的艺术之花。
“她走得比我们想象的更远。”傅砚安轻声说,语气里是难以掩饰的骄傲,以及一丝了然——孩子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航道。
沈云栀挽住他的手臂,靠在他肩上,微笑着说:“是啊,我们可以放心了。”
他们彻底领悟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真谛。所谓的“计”,并非规划她的人生,而是给予她足够的爱、尊重和选择的自由,然后,在她展翅高飞时,学会优雅地放手,成为她身后最坚定的守望者,而非引路人。
阿书和顾清羽的儿子,取名傅怀瑾,取自“怀瑾握瑜”,寓意拥有美好的品德。小家伙的诞生,为傅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周末的家庭聚会,成了最热闹的时刻。悠悠会从学校回来,抱着小侄子,用她艺术家的眼光逗弄他,给他画下各种可爱的速写。阿书褪去了商场的凌厉,成了一个笨拙却充满爱意的父亲。顾清羽则与沈云栀一起,在厨房忙碌,交流着育儿心得和艺术圈的新鲜事。
傅砚安和傅盛安的关系,也在孙辈的纽带下,出现了微妙的缓和。傅盛安会来看孙子,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他那惯常严肃的脸上,也会流露出难得的、属于祖父的慈祥笑容。他不再试图介入儿子们的生活,而是以一种保持距离的方式,默默关注着家族的延续。
有一次,傅怀瑾咿呀学语,含糊地叫了一声“爷爷”,傅盛安愣了片刻,眼眶竟微微泛红。那一刻,横亘在父子之间多年的冰山,似乎悄然融化了一角。
家,不再是冷冰冰的宅邸,而是充满了婴啼、笑语、饭菜香和彼此关怀的温暖实体。过去的伤痕,被眼前这鲜活、蓬勃的生命力所覆盖、治愈。
多年后的一个春日午后。
傅砚安和沈云栀回到了他们最初共同打造的那个家。院子里,当年悠悠种下的树苗已亭亭如盖,秋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傅砚安的鬓角已染上些许霜白,但眼神依旧清澈锐利,只是多了份岁月赋予的从容。沈云栀坐在他身边的藤椅上,阳光透过树叶在她依旧温婉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的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有些年头的素描本——正是当年傅砚安送给她的那份纪念日礼物。
他们刚刚参加完悠悠的个人画展的开幕式。如今的悠悠,已是国内备受瞩目的新锐艺术家,她的作品在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展出。在今天的开幕式上,悠悠在致辞中,特别感谢了自己的父母。
她说:“我的父母,用他们的爱与坚持,为我搭建了一个充满阳光与创造力的世界。我的父亲教会我,空间是有温度的,设计是可以传递善意的;我的母亲教会我,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坚韧与对美好的执着追求。他们,是我所有创作的源头与归宿。”
台下,傅砚安和沈云栀紧紧握着手,眼中满是欣慰的泪光。
此刻,在家中庭院,沈云栀翻动着素描本,指着其中一页,那是在艺术康复中心工地上,傅砚安画的她戴着安全帽、认真查看图纸的侧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