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28章 熙宁二年上元节

第128章 熙宁二年上元节(1/2)

目录

福宁殿内,赵顼刚刚听完皇城司都知李宪关于犒赏物资分发完毕的禀报。他面色平静,挥手让李宪退下。

殿内只剩下他一人时,他才轻轻吁了一口气,目光落在了一份刚刚送来的内承库支出账目上——为此次犒军,他从皇城司海外贸易利润中拨付的款项,又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他嘴角泛起一丝无奈的苦笑,心中暗道:“朕这个官家,怕是史上最存不住钱的皇帝了。”

内承库好不容易通过海外贸易积攒了些“私房钱”,转眼间就如流水般花了出去:河北赈灾、西北筑城、赏赐后宫、如今又是犒赏三军……

然而,这丝无奈很快就被一种极其冷静和坚毅的神情所取代。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舆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上面标注的各大禁军屯驻之地。

“存不住,那便不存!”他仿佛在对自己说,又仿佛在对着无形的阻力宣告。

“此刻的每一贯钱,都不是耗费,而是投资!是刀锋!”

“犒赏禁军,是稳住刀柄,让他们知道,朕裁撤冗员,非是吝啬寡恩,而是为了让留下的精锐过得更好,让国家养得起真正的虎狼之师!”

“唯有先安其心,方能挥动裁撤的利刃,而无营啸之虞。”

“现在用内帑赏下去的钱,是为了将来能从国库中,永久地省下十倍、百倍的军饷!”

他的思路清晰无比。裁军是阵痛,但阵痛之后,才是新生。一支更加精干、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其战斗力远胜于数量庞大却臃肿不堪的旧军。

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军费,才能支撑他实现更宏大的蓝图——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改革官制、富国强兵!

赵顼的这一步棋,深思远虑:

分化瓦解,减少阻力:在宣布继续裁军的当天进行大规模犒赏,巧妙地安抚了中下层士卒。

这会让普通军士觉得,皇帝是“仁义的”,裁军是“不得已”的国家大事,针对的是“老弱无能者”,而非他们这些“有用之身”。

这能有效防止底层被少数可能利益受损的高级军官煽动,将军队的潜在抵抗力量降到最低。

彰显恩出自上,收拢军心:特别强调赏赐来自“内帑”(皇帝的私房钱),而非国库常规拨款,这是在强化皇帝个人与军队之间的恩义纽带。

让将士们感受到“官家心里有我们”,这比任何制度性的约束都更直接、更有力。

为吕公弼的改革铺平道路:他将“白脸”(宣布严厉的裁军政策)的角色交给了枢密使吕公弼,而自己则扮演“红脸”(施以厚恩)。

这让吕公弼可以更硬气、更少顾虑地执行裁撤标准,而赵顼则保留了调解和施恩的余地,确保了改革的执行力,又掌握了人情上的主动权。

赵顼的目光从舆图上收回,重新变得沉静而坚定。他不再为内帑的迅速消耗而心疼。因为他深知,今日洒下的金银,是为了浇灌出明日强盛的国本。

“钱,不过是工具。用以守成,则死水一潭;用以变法,则活水源头。”

“现在,朕就是用这活水,去冲开那淤塞已久的旧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