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初次认可(2/2)
角落里,传来孙长老一声意味不明的冷哼。不知何时,他又转回了身,浑浊的目光扫过鉴灵玉盘上的光芒,又落在许木那难掩兴奋的脸上。
“投机取巧。”他干瘪的嘴唇动了动,吐出四个字,但这次,却没有了之前那般严厉的斥责意味,反而像是……一种习惯性的打击?“以你微末修为,行此取巧之法,耗时耗力,成功率几何?若在对敌炼丹,争分夺秒之时,此法与自杀何异?”
许木脸上的笑容一僵,迅速收敛,恭敬地垂首:“长老教训的是。弟子明白,此法对灵力掌控和神识要求极高,且效率低下,并非通用之法。只是……弟子以为,或许在某些对药性要求极高、不计成本的特定丹药炼制中,或可作为一种备选思路……”
孙长老浑浊的眼睛眯了眯,盯着许木看了几息,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许木坦然面对,目光清澈,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前辈的尊敬,并无丝毫得意忘形。
“……懂得思考,不算太蠢。”孙长老最终又哼了一声,转过身,不再看他,而是走向那一排排摆放药材的木架,“但莫要好高骛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常规之法能流传至今,自有其道理。取其精华,知其所以然,方是正道。”
“是,弟子谨记长老教诲。”许木深深一揖。他明白孙长老的意思。创新值得鼓励,但不能忽视根基。那“以火摘火”之法,是建立在他对常规处理手法熟练掌握、对火属性灵力有了较深理解基础上的灵光一闪,若没有之前的积累,空有想法也无从实现。
自这天起,许木敏锐地察觉到,孙长老对待他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虽然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动辄斥骂的模样,但许木能感觉到,那浑浊目光落在他身上时,少了几分最初的漠然与审视,多了一丝几不可查的……关注。
孙长老不再仅仅是将处理好的药材样本丢给他让他模仿,偶尔在他处理某一种疑难灵药,陷入瓶颈时,会突然开口,点出一两句关键之处,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核心,让他茅塞顿开。有时,在他成功处理完一批难度较高的药材后,孙长老会看似随意地丢过来一枚记载着某种灵药更详细习性、或者某种处理技巧原理的陈旧玉简。
这些玉简内容驳杂,有些甚至只是前辈炼丹师的心得随笔,言语晦涩,但其中蕴含的知识和思路,却让许木受益匪浅,大大拓宽了他的眼界。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白天在石室实践,晚上回到住处便反复研读玉简,结合白天的操作进行印证、思考。
他的灵药处理技艺,在这种有针对性的点拨和自身刻苦的钻研下,开始突飞猛进。不仅速度更快,成功率更高,更重要的是,他对各种灵药药性的理解,对处理手法背后原理的认知,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他不再是一个机械的执行者,开始真正尝试去理解每一种灵药的语言,与它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
这种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处理“千缠丝”时,他能根据其韧性和木属性特点,调整切割的角度和灵力渗透的深度,使其更容易在丹炉中融化。处理“寒髓芝”时,他能精准把握其寒气散发的节点,在最恰当的时机将其封入暖玉盒,既避免了寒气伤及自身,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冰属性药力。
他甚至开始尝试举一反三。在成功以火灵力处理烈焰花后,他思考是否其他属性的灵药,也能用类似同源灵力引导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处理水属性的“凝露草”,是否可以用精纯的水灵力滋养其根部再采摘?处理土属性的“地龙根”,是否可以用土灵力包裹,防止其土灵之气散入大地?
他将这些想法小心翼翼地记录下来,偶尔在孙长老心情似乎尚可时,会挑一两个自认为比较成熟的想法提出请教。孙长老大多时候是沉默,偶尔会斥一句“异想天开”,但极少数时候,会简短地评论一两句,或指出其不可行之处,或点出某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
这无声的交流,让许木更加确信,自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思考,并勇于验证,哪怕错了,也能在错误中学习。
他并不知道,在他埋头于各种灵药之间时,孙长老那浑浊的目光,落在他那专注而沉静的侧脸上时,偶尔会闪过一丝极其难以察觉的微光。那光芒中,带着一丝审视,一丝探究,或许……还有一丝微弱到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对于这块似乎有些不一样的“顽石”的,初步认可。
这种认可,没有言语,没有奖励,却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石室内可供他练习的灵药种类越来越多,品质也越来越好。孙长老给予的玉简,内容也逐渐从基础走向更深奥的区域。
许木心无旁骛,如同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能够接触到的知识。他知道,这扇通往丹道的大门,正在孙长老这看似冷漠、实则暗含指引的态度下,向他缓缓敞开了一条缝隙。
而他要做的,就是拼尽全力,挤进去。
第6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