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蛊语诉残碑,根脉藏旧盟(2/2)
根脉碑开始震动,碑面的黑石层层剥落,露出里面由无数守序蛊和影蛊交织而成的“双生柱”:银白的守序蛊像藤蔓向上生长,漆黑的影蛊像根系向下延伸,两者在柱心交汇,开出一朵半银半黑的花——那是初代圣女心蛊的最终形态。
花开放的瞬间,整个苗疆的蛊虫都开始共鸣。黑苗寨的蚀骨蛊彻底褪去凶性,与白苗的月华蛊共舞;花苗的蝶蛊停在青苗的毒藤上,翅膀扇动的频率让毒素化作香气;就连王庭苗圃里的人形花苞,也长出了带着影蛊纹路的叶片。
回音谷的语蛊突然全部飞出,在苗疆上空组成完整的声音:“苗疆之根,不在独一,在万异共生。”
三个月后,蚀心崖成了新的“共生坛”。各族年轻蛊师在这里学习如何引导影蛊——影蛊不再是复制空壳,而是能吸收不同蛊虫的特性,再转化为新的共生种子。阿骨培育出的“影刺蛊”,既能像银刺蛊净化毒物,又能复制月华蛊的月光之力,成了守护苗疆边界的利器;阿织的“影锦蛊”能织出记录所有蛊纹的光卷,让失传的古老蛊术得以重现。
阿月站在共生坛前,看着根脉碑的双生柱上,新的蛊纹正不断生长——那些纹路里,有黑苗的凌厉,有白苗的温柔,有花苗的灵动,像无数条小溪汇入大河。
她知道,初代圣女的愿景,正在他们这代人手中实现。而那些藏在更深处的秘密——比如影蛊为何会突然开始吞噬根脉碑,比如双生柱花心偶尔闪过的、与景帝骨片同源的暗纹——或许还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向他们展露真相。
但此刻,风穿过蚀心崖,带来各寨的蛊音和鸣,像一首未完的歌。
(本章完)
后续伏笔:
1.影蛊突然吞噬根脉碑的行为,并非自发,暗示有外力(可能与景帝残留的执念有关)在暗中影响,试图通过影蛊的复制能力,重现噬灵龙蛊的掠夺性;
2.双生柱花心的暗纹与景帝骨片同源,揭示初代圣女与景帝的关系可能比记载中更复杂(或许是同门、兄妹,甚至曾是共生伙伴);
3.年轻蛊师掌握的“影蛊转化术”,本质是“复制+共生”的结合,这种能力若被滥用,可能成为新的威胁,与“接纳镜像”的主题形成呼应;
4.根脉碑双生柱的生长需要各族蛊力持续滋养,暗示苗疆的共生体系仍需巩固,任何一部的动摇都可能影响整体平衡;
5.蚀心崖的位置与蚩尤遗墟的蛊影坐标隐隐对应,暗示苗疆的根脉可能与更古老的“蛊之源头”(如蚩尤时期的蛊术)存在联系。
下一章将继续深入苗疆的古老遗迹,探索初代圣女与景帝的过往纠葛——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恩怨,或许才是解开苗疆“共生”与“掠夺”之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