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糯米(2/2)
“说书得编,我只会说实的。”
天边的光暗下来,街角的铺子一家家关门。孟鸢把最后一笼团子捞出来,竹笼一揭,热气扑面,糯米的甜意混着枣香直钻人心。
她没急着卖,只装了一碗,递给苏明。
“尝尝。”
他咬了一口,烫得吸气,嘴里却满是甜,忍不住低声道:“这味,真是家。”
“是啊。”她抬头望天,笑着说,“糯米就是家的味。”
郑首从柜后探出头,嘴里还嚷:“娘子,留两团,我明早当早饭!”
“行,不过明早得起早。”
“为你这口糯米,我五更就爬起来。”
门口的竹帘被风掀起几回又落下,外头的雪亮月光照进来,映着案台上那几粒还未擦掉的糯米粉。
孟鸢没有睡,她坐在灶边,一点点把锅底的黑渍擦干净。那种手劲不急不躁,像在跟锅子商量。
“娘子,你今儿可得歇歇。”郑首打着哈欠出来,裹着厚袄,“这一月天天开锅,你身子也不是铁打的。”
“铁也得上锈。”她头也不抬,“不擦干净,明早粘锅。”
“娘子,你这脾气啊,真是见谁都比锅硬。”
“硬锅才不烂。”她笑,放下布,双手拍了拍。
天边的第一声鸡鸣响起,巷子里传来挑担的吆喝。苏明推门进来,身上带着早晨的凉气。
“娘子,街那边的小摊都歇了,你这还没停?”
“歇了吃谁的?”她抬头,声音轻,眼里却带笑。
“娘子,今儿准备卖什么?”郑首揉着手问。
“豆腐脑。”她从案下拉出一口干净的铁锅,手法利落。
“豆腐脑?”
“糯米吃多了,得换清的。”
豆浆是昨夜泡好的黄豆打出来的,白得发亮。锅上热气腾腾,她一点点下卤,卤水遇热,豆花就凝成一块。
“娘子,你这卤香……不对,这卤真滑。”郑首看得眼睛都直了。
“火慢,手稳,就滑。”
她舀了一勺豆花放进碗里,淋上酱油、蒜水,再撒上葱花和榨菜末。那豆腐脑白净净的一碗,配上酱料的深色,看着就让人想动筷。
“娘子,这甜的还是咸的?”
“都卖,客人自己挑。”
巷口的声音渐多,挑夫、小贩、书生,一个接一个走进来。
“娘子,我要咸的,昨儿吃糯米齁得慌。”
“娘子,我家闺女要甜的。”
“娘子,给我来碗不放葱的!”
孟鸢一边应,一边舀。豆腐脑入口即化,咸鲜的香气里带着淡淡的豆味。吃甜的那边,红糖浆子一淋,糖香一冲,就更惹人。
“娘子,这碗豆腐脑真是滑得不像话。”
“豆腐要软,人也得软。”她说得轻,却让一屋人都笑了。
苏明在一旁看着,随口问:“娘子,你这味,京城的人吃了个遍,还能有什么新法子?”
“新法子不在锅,在人。”
“怎么说?”
“人变了,味就不一样。”
“娘子要不改名叫‘百味坊’算了。”郑首插话。
“百味太多,火巷坊就够。”她抿着嘴笑,端出新的一碗递出去。
到了午后,街上热气散得差不多。孟鸢收锅,把剩下的豆腐脑装进陶罐。
“娘子,这些留着干嘛?”郑首问。
“送去那边巷口,那几家修桥的工人忙得连饭都顾不上。”
“你啊,挣钱的心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