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菜人 > 第208章 星火燎原

第208章 星火燎原(2/2)

目录

码头上,扛包的苦力们,喊着“嘿哟!吼哟!”的号子,不知何时,竟换成了“哼——哈!做——好——汉!”的调子,沉重的麻包似乎也轻了几分。

打铁的匠人,在叮叮当当的伴奏中,赤膊挥锤,汗流浃背,口中低吼的也是“胆似铁打,骨如精钢!”仿佛自己捶打的不是铁块,而是那不公的命运。

连街头追逐嬉闹的孩童,也挥舞着木棍竹刀,稚声稚气地唱着“昂步挺胸大家作栋梁”,玩着“将军打胜仗”的游戏。

而在这股传唱的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青楼楚馆。

起初,只是有些豪客在饮酒作乐时,点名要听这首铁血战歌。

这让只会吴侬软语、琵琶小调的乐伶歌姬们犯了难。

但市场需求便是风向。

很快,有聪明的乐师开始尝试改编。他们将原本雄浑刚猛的节奏稍作放缓,融入琵琶的轮指、古筝的刮奏,甚至加入了笛箫的悠扬过门。

一位以唱功着称的名妓“婉清”,在一次花魁竞演中,摒弃了以往的婉约词曲,身着一袭利落的箭袖袍服,怀抱琵琶,铮铮铮琮地弹起了《男儿当自强》的前奏。

当她用清越中带着一丝沙哑的嗓音唱出“傲气面对万重浪”时,全场皆惊。

她没有军中男儿的咆哮,却唱出了一种柔中带刚、不屈不挠的韧劲。

尤其是唱到“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时,美眸中闪动的光芒,竟让台下许多听众,包括那些自命风流的文人,都感到一阵热血上涌。

自此,《男儿当自强》在风月场中有了别样的生命力。

它不再是单纯的战歌,更成为了一种表达个人意志、追求自强的时尚曲目。歌姬们竞相演唱,版本各异,但核心的那股“气”,却保留了下来。

中书省内外,处处可闻“男儿当自强”的歌声。

这股由军营燃起,席卷了市井、文人、乃至烟花之地的热潮,终于不可避免地,顺着官道、商路,传到了帝国的中心——京城。

首先是在京城的酒馆、茶馆里,开始有人谈论这首“奇歌”。

来自中书省的商旅,绘声绘色地描述数万大军齐唱、汗气蒸腾如云的壮观景象。

说书人迅速将这一题材编成了段子,“萧元帅擂鼓壮军魂,男儿歌蒸云寒敌胆”的故事,引得听众如痴如醉,打赏如雨。

手抄的歌词开始在京城的文人圈子中秘密流传。

有人击节赞叹:“此歌有先秦《无衣》之古风,更有开疆拓土之雄心!萧元帅,真乃奇人也!”

也有人暗自皱眉,在私下的聚会中低语:“‘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此等言语,恐非人臣所宜言啊……这萧无病,其志不小。”

终于,一份抄录工整的歌词,连同关于此歌在中书省军民中巨大影响的密报,被小心翼翼地呈送到了紫禁城,那位垂拱而治的皇帝和几位枢机大臣的案头。

一位老成持重的御史出班,忧心忡忡地奏道:“陛下,此歌虽能激励士气,然其中‘聚能量’、‘开天辟地’等词,僭越狂悖,恐助长边将骄悍之气,于国朝安稳不利啊!”

然而,没等皇上周天表态,一位素以知兵着称的勋臣却出言反驳:“不然!陛下,如今北疆不宁,正是需要此等锐意进取、提振军心之歌!臣闻,中书省军卒自此歌传唱后,士气大振,面貌一新。边军有此血性,乃国之幸事!岂可因言废人,因词废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