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七星海棠(2/2)
更多的是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的流民,他们如同被秋风卷落的枯叶,蜷缩在官道边的泥地里,或坐或卧,眼神空洞地望着过往的零星车马。
看到周才乘坐的马车驶来,几个胆大的流民踉跄着扑到路边跪下,伸出枯柴般的手,哀哀乞求:“行行好,老爷,给口吃的吧……”
车夫见怪不怪,只是稍稍勒紧了缰绳,让马儿加快几步,绕开了那些几乎要扑到车轮下的饥民。
周才坐在车厢内,透过晃动的布帘看着窗外这一切,眉头越皱越紧。
这与他正在建设的、充满希望的石头村,仿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种沉郁的气压在他的胸口。
他忍不住开口,向前面赶车的马夫问道:“马夫大哥,若是长久都没人种地,颗粒无收,那大乾国的百姓,往后该怎么活?”这个问题似乎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无脑,但他确实想听听这个时代最底层劳动者的直观感受。
马夫闻言,叹了口气,头也没回地答道:“客官,小人就是个赶马车的,您问的这问题太大了,小的不懂回答。不过,这闹饥荒、兵祸的年景,确实让一部分人成了流民,能逃出来的,还算命大哩。”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麻木的无奈。
“官府不管吗?”周才追问。
“官府?”马夫像是听到了什么苦涩的笑话,摇了摇头,“也管不过来啊,怎么管?开粥棚?那点粥水能救活几个人?抓流民?抓了又能往哪儿安置?听说不少地方的官仓都是空的……唉,这世道,能顾好自己就不错咯。”
马车吱吱呀呀地继续前行,将那些绝望的眼神和哀求声渐渐抛在后面。
周才沉默地靠在车厢上,窗外流离失所的景象与马夫麻木的话语在他心中交织。
他的心里莫名多出了一个沉重的问号,一股愤懑之气油然而生:“这难道是一个绝情的朝代?上位者只顾争权夺利,置万千子民于水深火热而不顾,枉为……”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口,但眼神却愈发冰冷坚定。
两天后,风尘仆仆的马车,终于抵达了京州城外。
高大的城墙巍峨矗立,守城的兵丁盔明甲亮,与沿途所见的破败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一道门隔开了天堂与地狱。
城门口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彰显着京州的繁华与喧嚣。
周才付了车资,跳下马车,抬头望向那深邃的城门洞,仿佛看着一头巨兽张开的大口。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眼神恢复平静,迈步向着京州城内走去。
周才一踏入京州城门,尚未看清这帝都的繁华街景,便觉周身气机微微一滞。
仿佛有无形的丝线缠绕而来,带着一股阴柔的束缚力。
只见前方人群中有三个看似寻常的路人——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脚步一滑,满筐的山货劈头盖脸地向周才洒来;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翁“恰好”踉跄跌倒,拐杖暗藏机锋,直点他膝后要穴;侧面更有一个嬉笑的孩童“不小心”将手中滚烫的糖葫芦甩向他面门!
三人动作看似巧合,实则配合默契,气机隐隐相连,封住了他左右闪避的空间,更带着一股阴柔的缠劲,旨在让他狼狈不堪,乃至当场出丑受制,却又不露明显杀招。
这正是江湖中一种刁钻的试探手段——“阴计阳恩局”,表面是意外,内里是阴招,让你吃了亏还不好当场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