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丈量土地(1/2)
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未散尽,桃源村联合社的药田里已经人影攒动。
林晚、张维、福伯,还有清溪村的周支书、柳林村的赵大姐,以及水生等几个年轻人,分成三组,各自拿着皮尺、记录板、取样袋和标记旗,开始了对三村所有符合订单要求的药田进行地毯式评估。
“从东山脚下这片黄精开始,”福伯用烟袋杆指了指眼前绿意盎然的坡地,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清晰,“这片地是黑油沙土,光照足,排水好,种了三年半了,是咱们的‘王牌’地。”
张维立刻打开记录板,画出田块草图,标注位置和面积。林晚和则拉着皮尺,仔细丈量着垄长和垄距,计算实际种植面积。水生负责取样,用小铲子在田块对角线和中心点分别取土壤样本,装入标好编号的布袋。
“植株密度有点偏高,”张维蹲下身,拨开浓密的叶片,观察着根茎部的间距,“可能会影响单株的养分获取和通风透光,最终影响个头和品质。”
“当初想着多种点,产量高嘛。”周支书有点不好意思地搓搓手。
“现在看,要保证优等品率,得适当间苗。”福伯经验老道,一眼看出了问题,“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晚丫头,记下来,这片地,采收前一个月,要安排一次精细间苗。”
“好的,福伯。”林晚在记录板上“田间管理建议”一栏认真记下。
丈量完东山,一行人又转到南坡的玉竹田。这里的土质偏黏,前段时间雨水多,有些低洼处还能看到浅浅的水痕。
“这片地排水要特别注意,”张维用脚踩了踩地面,眉头微蹙,“玉竹怕涝,后期要是再遇上连阴雨,风险很大。得把排水沟再加深,田埂加高。”
赵大姐立刻点头:“我回去就安排人,下午就来弄!”
一上午,他们马不停蹄,穿行在田间地头。阳光渐渐烈了起来,汗水浸湿了衣背。皮尺拉了一遍又一遍,数据记了一页又一页,土壤样本装了一个又一个。每个人的裤腿和鞋子上都沾满了泥浆,但没有人抱怨。
中午,大家坐在田埂的树荫下休息,啃着带来的干粮。张维把几个组的初步数据汇总,眉头却越皱越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