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省城之行(1/2)
苏老发来的研讨会通知十分正式,地点在省中医药研究院,会期三天。这对从未出过远门的林晚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福伯和社员们听说林晚要去省里参加“专家会议”,既兴奋又有些不舍。
“晚丫头,你放心去!村里有我们呢!”大山叔拍着胸脯保证。
“是啊,现在赵世豪倒了,没人敢使绊子了,地里的活儿我们都能照看。”巧婶也附和道。
福伯更是悄悄塞给林晚一个布包,里面是合作社凑的一些路费和零用钱:“晚晚,穷家富路,别省着,到了省城,别让人看低了咱桃源村。”
林晚心中暖流涌动,她没有推辞,郑重接过。这不仅是一点钱,更是全村人的期望和信任。
临行前,她做了周密安排:将稀释灵泉水的比例和施用方法详细教给巧婶,委托她照料试验田;将合作社日常管理权明确交给福伯和大山叔;又和陆子川沟通了民宿改造的进度,确保一切井井有条。
陆子川主动提出开车送她去省城,被林晚婉拒了。她需要独自去面对这个新的世界,不能总是依赖别人。
坐上开往省城的长途汽车,看着窗外熟悉的山水渐渐远去,林晚的心情复杂而激动。这是她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远行,带着使命,也带着对未知的好奇。
省城的繁华远超林晚的想象。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行人步履匆匆。她按照地址,找到了位于城西的中医药研究院。那是一栋古朴与现代结合的建筑,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透着庄重和权威。
报到时,工作人员看到她的介绍信和名字,态度立刻变得十分恭敬:“您就是桃源村的林晚老师?苏理事特意交代过,您的房间已经准备好了,请跟我来。”
她被安排在一间干净整洁的客房。放下简单的行李,林晚走到窗边,看着研究院内郁郁葱葱的园林和远处若隐若现的实验室大楼,深吸了一口气。这里,将是她的新战场。
研讨会第二天上午正式开始。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参会者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教授,或是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像林晚这样年轻的面孔寥寥无几。她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好奇和探究的目光。
苏老作为会议主持之一,看到林晚,微笑着向她点头示意,并未过多寒暄,显得专业而克制。
会议的内容高深而前沿,涉及基因测序、组织培养、有效成分分析等现代科技,也探讨《本草纲目》等古籍中的奥秘。林晚大多听得云里雾里,但她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努力吸收着一切信息。
她意识到,自己凭借空间取巧,在草药培育上走了捷径,但理论基础十分薄弱。这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茶歇期间,几位老专家围住了苏老,讨论着一种名为“紫冠石斛”的珍稀药材的仿野生栽培难题。这种石斛对环境要求极高,人工培育难度极大,有效成分始终无法与野生品媲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