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户部上门(2/2)
李明德看了看考核标准,发现确实很详细很公平。
“那这笔招待费用呢?”
“这是接待朝廷官员的费用。”苏锦说,“我们有招待标准,不同级别的官员有不同的招待规格,绝不超标。”
苏锦拿出招待标准文件,上面详细列出了不同级别官员的招待规格和费用标准。
“你们考虑得真周到。”李明德感叹。
“这是必须的。”苏锦说,“公款招待必须有标准,否则容易出问题。”
查验工作持续了一整天,李明德的下属们查遍了所有账目和凭证,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苏姑娘,你们的财务管理确实规范。”李明德说,“但是我还有一个疑问。”
“李大人请说。”苏锦说。
“你们的盈余这么多,为什么不上缴朝廷?”
“李大人,这些盈余都有专门用途。”苏锦说,“我们建立了三级预备金制度,每一笔钱都有明确的用途和管理规则。”
“三级预备金制度?”
“就是把预备金分成三个等级:紧急预备金、专项预备金、机动预备金。”苏锦解释,“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审批程序。”
苏锦拿出三级预备金制度文件,详细介绍了每个等级的用途和管理规则。
“这个制度设计得很合理。”李明德说,“那如果朝廷需要调拨,你们愿意配合吗?”
“当然愿意。”苏锦说,“但是要按程序来。我们已经和钱大人达成了协议,建立了正式的调拨程序。”
“什么程序?”
“首先要有正式的调拨令,其次要明确调拨的数额和用途,最后要约定归还的时间和方式。”苏锦说,“这样既保证了朝廷的需要,又保护了我们的利益。”
李明德听了,觉得这个程序确实合理。
“那你们的'抠门三不借'原则呢?”李明德笑着问。
“那是我们的底线。”苏锦认真地说,“任何借款都必须符合这三个条件,这是为了保护资金安全。”
“你这个小丫头,倒是很有原则。”李明德说。
“谢谢李大人夸奖。”苏锦甜甜地笑了,“不过我觉得这不是原则,这是常识。”
李明德被苏锦的话逗笑了:“常识?”
“对啊。”苏锦说,“借钱要有抵押,要有期限,要有利息,这不是常识吗?”
“那朝廷调拨也要利息?”
“当然。”苏锦理直气壮地说,“钱是有时间价值的,借用就要付利息,这是天经地义的。”
“你这是把朝廷当商户啊。”李明德笑道。
“李大人,在财务管理上,人人平等。”苏锦认真地说,“这不是对朝廷不敬,而是对制度的尊重。”
李明德听了,对苏锦更加刮目相看。
“好,审计结束。”李明德说,“你们的财务管理确实规范,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谢谢李大人。”苏锦松了一口气,小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不过,”李明德话锋一转,“我有个建议。”
“李大人请说。”
“你们的管理经验很好,应该推广到其他单位。”李明德说,“这样可以提高整个朝廷的财务管理水平。”
“这个想法很好。”苏锦说,“我们正在编写《财政预备金管理手册》,希望能够为其他单位提供参考。”
“那太好了。”李明德说,“我会向户部尚书推荐你们的经验。”
“谢谢李大人支持。”苏锦说。
送走李明德后,萧廷找到苏锦。
“锦儿,你今天表现得很好。”萧廷说,大手轻抚她的小脑袋。
“嘿嘿,还好没给将军丢脸。”苏锦开心地说,小脸红扑扑的。
“不仅没丢脸,还给我长脸了。”萧廷说,“连户部侍郎都对你刮目相看。”
“那是因为我们的制度确实好。”苏锦说,“只要按规矩办事,就不怕任何检查。”
“那你觉得朝廷还会来查吗?”
“可能还会来。”苏锦说,“但是我们不怕。我们的账目清清楚楚,制度完完整整,查多少次都不怕。”
“那就好。”萧廷说,“有你在,我很放心。”
苏锦听了,心中涌起一阵暖流。有萧廷的支持和信任,她觉得自己可以应对任何挑战。
当天晚上,苏锦继续完善《财政预备金管理手册》。她把今天审计的经验也写了进去,包括如何应对审计、如何建立审计轨迹、如何完善凭证管理等。
“苏姑娘,您这本手册越写越厚了。”刘德二看着不断增厚的手稿,感叹道。
“好的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苏锦说,“今天的审计让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什么地方?”
“比如凭证的颜色分类,虽然方便查找,但是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够正式。”苏锦说,“我准备再设计一套更加规范的分类方法。”
“那颜色分类还要吗?”
“要,但是作为辅助方法。”苏锦说,“主要还是按照业务类型和时间分类,颜色只是为了方便识别。”
“明白了。”刘德二说,“那我明天就开始重新整理凭证。”
“不急,慢慢来。”苏锦说,“制度的完善是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几天后,李明德的审计报告传到了朝廷。报告中对将军府的财务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苏锦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给予了充分肯定。
户部尚书看了报告后,特意召见了李明德。
“你说的这个苏锦,真有这么厉害?”户部尚书问。
“确实厉害。”李明德说,“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财务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很先进。”
“那她的管理经验值得推广吗?”
“非常值得。”李明德说,“如果能够在全国推广,对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很有帮助。”
“好,那你去安排,让她把经验整理出来,在户部内部先试行。”户部尚书说。
“是。”李明德应道。
从此,苏锦的名声在朝廷内部传开了。她不仅是将军府的小账房,更成了朝廷财政改革的重要参与者。
而她的“彩虹档案”分类法,也被戏称为“色卡理财法”,在官场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