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预算(2/2)
第二天,“极简运行周”正式开始。苏锦在府门口贴了一张告示:
“亲爱的百姓们,由于预算调整,我们将进行为期一周的极简运行。在此期间,我们会用最少的资源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请大家理解和支持!”
告示务不打折!”
百姓们看了告示,纷纷议论:
“苏夫人连预算被砍都能想出办法?”
“极简运行周,听起来挺有意思的。”
“我们要支持苏夫人!”
第一天,医药补贴项目遇到了困难。药铺老板找到苏锦:
“苏夫人,没有预算拨款,我们不敢再赊账了。”
苏锦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们签个延期付款协议,保证一个月内付清,而且给你们额外的利息补偿。”
“真的?”药铺老板半信半疑。
“当然,”苏锦拿出一份协议,“这里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我用个人财产做担保。”
药铺老板看了协议,感动地说:“苏夫人,您这样做,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第二天,水利维护遇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苏锦启动了志愿者机制:
“各位乡亲,虽然我们人手不够,但水利设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希望大家能帮忙。”
“我们愿意帮忙!”很多百姓主动报名。
“但是我们不会修啊。”有人担心地说。
“没关系,”苏锦说,“简单的清理工作大家都能做,复杂的技术活还是由专业人员负责。”
结果,志愿者们干得非常起劲,原本需要三天的工作,一天就完成了。
第三天,女工坊面临工资延期的问题。苏锦召集女工们开会:
“姐妹们,由于预算问题,这个月的工资可能要延期几天,但我保证一分不少。”
“苏夫人,我们理解,”女工们纷纷表示支持,“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怎么能不支持您?”
“而且,”一个女工说,“我们可以先垫付一些材料费,等工资发了再扣除。”
苏锦听了很感动:“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天,市场监管遇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苏锦想出了一个创新办法:
“我们建立商户自治监管制度,让诚信商户帮助监督其他商户。”
“这样行吗?”有人质疑。
“当然行,”苏锦说,“诚信商户最不希望看到有人破坏市场秩序,他们比我们更有动力维护公平竞争。”
结果,这个制度效果很好,商户们相互监督,市场秩序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第五天,苏锦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商会主动提出要捐助一笔资金。
“苏夫人,”商会会长说,“我们看到您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很受感动,决定捐助一千两银子支持您的工作。”
“这怎么好意思?”苏锦说。
“应该的,”商会会长说,“您的改革让我们受益良多,现在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
第六天,连一些富户也主动捐助,他们说:“苏夫人为百姓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们也要尽一份力。”
第七天,“极简运行周”结束了。苏锦统计了一下成果:
“各位,”苏锦在总结会上说,“这一周我们用了平时一半的预算,但完成了平时八成的工作。”
“而且,”她继续说,“我们还创新了很多工作方法,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大家听了,纷纷鼓掌。
“最重要的是,”苏锦说,“我们证明了即使在困难面前,只要团结一心,创新思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萧廷在旁边补充:“而且我们还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
“那接下来怎么办?”有人问。
苏锦拿出一份新的方案:“我们要把极简运行周的经验固化下来,建立常态化的应急机制。”
“具体怎么做?”大家问。
“第一,建立应急预案库,针对各种可能的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第二,建立储备金制度,平时多存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第三,建立志愿者队伍,培训一批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帮忙的人员。”
“第四,建立合作伙伴网络,与商会、富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第五,建立效率提升机制,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大家听了,觉得这些措施很有前瞻性。
当天晚上,苏锦和萧廷在房间里总结这一周的经历。
“锦儿,你这个极简运行周的创意真是绝了,”萧廷说,“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升了团队士气。”
“这不是创意,是必要,”苏锦说,“做管理的,必须要有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而且你还把危机变成了机遇,”萧廷说,“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苏锦说,“只要真心为百姓着想,百姓就会支持我们。”
“那些想通过掐断预算来整我们的人,恐怕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萧廷笑着说。
苏锦也笑了:“他们低估了我们的应变能力,也低估了百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