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噪音的入侵(2/2)
\"那为啥没人管?\"王磊有点激动,\"规定是摆设啊?\"
\"管过,\"张萌萌轻声说,\"我家小区之前有人投诉广场舞太吵,警察来了,阿姨们把音量调小了,警察一走又调回去。后来有人往楼下扔水袋,差点打起来,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迪卡拉底敲了敲桌子:\"这里就有个有意思的问题了:当噪音成了冲突的导火索,到底是声音在吵,还是人和人的节奏在打架?\"
他这话让教室里安静了会儿。
林小满想起昨晚的事:她实在受不了,下楼跟广场舞领队的阿姨商量,能不能晚点跳,或者把音量调小。阿姨瞪着她说:\"我们跳了五年了,凭啥因为你一个人改规矩?年轻人多睡会儿咋了,我们老年人锻炼身体还错了?\"
\"我当时觉得她不讲理,\"林小满低声说,\"现在想想,她可能真觉得自己占理。在她的世界里,这时间、这音量,就是天经地义的。\"
\"就像有人觉得'我说话大声是直爽',却没想过别人觉得刺耳;有人觉得'装修就该白天干',却忘了邻居家有刚出生的婴儿,\"苏拉轻轻叹了口气,\"我们总习惯站在自己的节奏里,忘了别人的拍子。\"
马克忽然笑了:\"我想起个事儿。去年我去山里写生,住的民宿特别偏,晚上一点声音都没有。结果第一晚我愣是没睡着——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心慌。后来听见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反而踏实了。\"
\"这说明啥?\"王磊追问。
\"说明人既怕噪音太吵,又怕一点声音都没有,\"迪卡拉底接过话头,\"咱们不是讨厌声音,是讨厌那些'不请自来'的声音。就像你家来了个不认识的客人,赖着不走,还在你耳边叨叨叨,你能不烦吗?\"
\"那该咋办啊?\"林小满托着腮,\"总不能天天戴耳塞吧?\"
\"或许可以先问问自己,\"苏拉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一句话,\"'这噪音里,有多少是真的挡不住的,有多少是自己心里的烦躁在起哄?'\"
她这话让林小满愣了愣。她想起昨天在图书馆,旁边有人翻书翻得响,她当时正为一个难题焦头烂额,越听越火大,最后摔了笔就走。现在想想,那翻书声其实不大,是自己的焦虑把声音放大了。
\"我姥姥有个法子,\"王磊忽然说,\"她住的老楼临街,车水马龙的。她没事就坐在窗边织毛衣,听着外面的动静,还能跟我念叨'刚才过去辆红轿车,跑得贼快','卖糖葫芦的又来啦'。她说听着这些,知道自己还跟这世界连着呢。\"
\"这是把噪音变成了生活的背景音,\"迪卡拉底点点头,\"就像老座钟的滴答声,听惯了反而成了安心的记号。\"
马克拿出录音笔,又按了播放键。这次是他昨晚在小区录的:广场舞音乐、远处的汽车喇叭、谁家窗户打开的吱呀声,还有风吹过树叶的轻响。
\"你们听,\"他轻声说,\"如果不把它们当成'打扰',像听一场乱七八糟的交响乐呢?\"
大家都没说话,静静地听着。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林小满的课本上。不知怎的,那曾经让她抓狂的声音,此刻听着竟有了点烟火气。
\"其实啊,\"迪卡拉底合上保温杯,\"噪音这东西,一半在窗外,一半在心里。咱们管不了电钻什么时候响,也劝不动阿姨们改时间,但能学学给心里装个'音量调节器'——该屏蔽的时候屏蔽,该接纳的时候接纳。\"
下课铃响了,林小满收拾书包时,忽然觉得今天的铃声没那么刺耳了。她想起早上被吵醒时的烦躁,又想起刚才听录音时的平静,忍不住笑了笑。
或许真像迪老师说的,这世界本来就吵吵嚷嚷的,与其盼着它突然变安静,不如学着在噪音里,找到自己的那份踏实。
走出教学楼,远处工地的电钻声还在响,但林小满脚步轻快了不少。她掏出手机,给奶奶发了条消息:\"奶奶,想听听乡下的蝉鸣了,周末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