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代际的隔阂(2/2)
“为他好,就得让他觉得好。”迪卡拉底说,“就像您爱吃咸菜,觉得下饭,可小杨可能爱吃甜的,您不能逼着他吃咸菜,说‘这才香’。”
小林推了推眼镜,从包里掏出本书:“书上说,每个时代的‘善’和‘好’都不一样。以前能吃饱穿暖就是好,现在可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好。不是谁对谁错,是时代变了。”
“变了也不能忘了本!”李大爷还是不服气,可声音小了点,“他爷的手艺是好,可当饭吃吗?我当年就是不想让他跟他爷一样穷,才拼死供他读书。”
“我没忘本。”小杨走过来,蹲在他爸面前,“我拍视频,不光拍竹编,还拍咱村的老井,拍您种的菜园子,拍您当年搬砖的砖窑厂。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从哪来,这咋叫忘本?”
他从包里掏出个竹编的小篮子,巴掌大,编得精巧:“这是我跟我爷学的,编了三个月才像样。我想跟您去看看砖窑厂,拍下来,告诉人家这是我爸奋斗过的地方,您愿意吗?”
李大爷看着那小篮子,手摸了摸,粗糙的手指在光滑的竹条上蹭了蹭:“你爷以前也给我编过一个,装烟丝用的,后来弄丢了。”
“我再给您编一个,比那个还好。”小杨的声音软了,“爸,我知道您怕我苦,怕我难,可我现在做的事,苦也是甜的,难也是乐的。您就让我试试,要是真不行,我再回来,行不?”
李大爷没说话,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往下流,滴在衣襟上。过了会儿,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烟盒,里面没烟,只有张老照片,是小杨的爷爷在编竹器,年轻的李大爷在旁边递竹条。
“你爷当年也跟我说,‘编竹器饿不死’,我没信。”李大爷的声音有点哑,“现在看来,他可能是对的。”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照片上,照得爷孙俩的脸明明亮亮的。
离开401室时,小杨正扶着他爸往阳台走,说要给他看自己拍的视频。李大爷的拐杖没再往地上顿,脚步慢腾腾的,却跟着小杨的步子走。
“您说,李大爷真能同意吗?”苏拉问。
“同意可能难,但他愿意看视频了,就是开始理解了。”迪卡拉底说,“理解不一定非得认同,就像您不爱吃辣,却知道有人爱吃,愿意给人递双筷子,这就够了。”
马克想起那只竹编小篮子,老手艺和新想法编在一起,像两代人的日子,看着不一样,其实根是连着的。
“下回去村里,我得跟小杨学学编竹篮。”小雅说。
苏拉把本子合上,风吹起对联的边角,“家和万事兴”的金字在阳光下闪了闪:“我觉得,他们家的‘和’,可能就藏在那根竹条里,你让着我,我顺着你,慢慢就编在一起了。”
楼道里传来小杨的笑声,还有李大爷的咳嗽声,混在一起,像支不怎么顺耳,却透着股热乎气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