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点亮哲心:迪卡拉底的启迪之课 > 第12章 众口难调中的哲学思辨

第12章 众口难调中的哲学思辨(2/2)

目录

这时,一向爱思考的露西说:“老师,那既然我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差异这么大,是不是就没有客观标准来判断对错了呢?”

迪卡拉底放下筷子,认真地说:“露西,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虽然我们对这道菜咸淡的感受不同,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客观标准。厨师在做菜时,会遵循一定的烹饪标准和大多数人的口味习惯。从这个角度讲,是存在一个相对客观的‘合适咸淡’标准的。然而,我们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又确实千差万别。这就涉及到哲学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主观感受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会受到我们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像康德所说,‘我们的认知不是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来符合我们的认知形式’。我们不能因为主观感受的差异,就否定客观标准的存在;同时,也不能忽视主观感受的多样性。”

马克挠挠头说:“老师,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可还是觉得有点绕。”

迪卡拉底笑着说:“这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理解起来需要时间。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对于一幅画的美丑评价。有人觉得色彩鲜艳就是美,有人觉得线条简洁才美,每个人的评价都带有主观色彩。但艺术领域也有一些公认的审美标准,像比例协调、构图合理等。所以,我们既要尊重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又要承认客观标准的存在。回到这道菜上,我们能因为自己觉得咸或者淡,就完全否定厨师的手艺和大多数人认可的口味标准吗?”

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苏拉又问:“老师,那在生活中遇到这种因为主观差异引发的争议,我们该怎么办呢?”

迪卡拉底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说道:“首先,我们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觉得菜咸,就强行让觉得淡的人也认同菜咸。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其背后的原因,我们要学会倾听和包容。其次,我们可以尝试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共识。比如对于这道菜,我们可以参考大多数人的评价,或者了解一下这道菜原本的口味标准。最后,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也不必强求,因为这种差异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我们可以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这时,服务员走过来,听到大家的讨论,笑着说:“各位客人,其实我们店最近在调整这道菜的口味,听取了很多顾客的意见。有的说咸,有的说淡,我们也在努力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度呢。”

同学们听了,都笑了起来。

迪卡拉底也笑着说:“你们看,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差异和争议。但正是这些差异,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和进步。今天这顿饭,大家不仅品尝了美食,还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哲学探讨,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都能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

随着愉快的氛围,大家继续享用着美食,偶尔还会因为某个小话题,再次展开有趣的讨论。这顿饭,不仅满足了味蕾,更让大家在哲学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收获满满。

在回去的路上,马克对苏拉说:“今天可真是没想到,吃个饭都能学到这么多哲学知识,以后我看到啥都得好好想想背后的哲学道理。”

苏拉笑着回答:“是啊,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里,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长了他们的身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