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我选择,开挂!(2/2)
这就显现出县尊的仁爱之心了。
若是按规矩,一旦晕倒,为了不影响他人和防止意外,都是要被抬出考场的,可一但被抬出,那就自动丧失了资格,甚至还会给人留下一个不堪大用的印象。
若是将其留在号舍之内,说不定还能够缓缓心神,留一个机会。
这种程度的慌乱并没有影响到沈临,他把所有的心神全部放在这几道题目当中。
他并未急于下笔,而是闭上双眼,调整呼吸,努力将清晨搜检时的紧张和周遭的压抑感排出脑外。
然后开始审题,这几道题他都见过。
第一题“君子不重则不威”出自《论语·学而》,核心在于“重”字,阐述君子庄重品格与威严、学问稳固的内在联系,乃是修身之本。
第二题“诚者天之道”出自《孟子·离娄上》,立意更高,直指天道人性,探讨儒家核心哲学概念“诚”的本源与实践。
试帖诗则需紧扣“春风风人”的化育之功,并最终归结到颂扬圣德。
三道题目,由浅入深,正合县试选拔人才的路数。
其实这几道都算是小题了。
比起后世那些截搭体而言,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而且县试相对来说比较宽松,题目的难易都源于县尊的喜好。
县试作为选拔的第一轮,本身就不会太难,若大家都写不出来,那就出问题了,县尊可是要承担责任的。
科举作为历朝历代最公平的取仕方式,到如今已经发展的极为成熟了。
其实作为科考第一轮的县试,第一要义,不是要展示自己的抱负和思想。
反而这样的文章,是最令主考官厌恶的。
你一个连童生都未取得的读书人,懂什么天下万民,整天忧国忧民,高谈论阔,不是纸上谈兵、好高骛远,是什么?
谈得再多也是空中楼阁,无根浮萍,所以遇到这种文章,主考官几乎是看都不想看的。
所以反而第一要义就是四平八稳,法度严谨,思路清晰,不能有任何偏离主流思想的异端邪说。
特别是制义的格式,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一套结构必须完整、清晰,千万不能错,一旦错,将会大大扣分。
第三就是文章要简洁,不能够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必须要在结构清晰的基础上,将文章写得花丛锦簇。
满足这几个条件的,才是主考官最喜欢的文章。
所以简单的来说,一篇优秀的县试文章,就像一个品学兼优的模范生。
不需要个性,只需要守规矩,谈吐好,有魅力,能够迎合主考官的喜好。
沈临尝试了一番破题。
第一道题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八章。
原文是孔子的一段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题目的核心论点在于:君子的“威仪”与“学问的巩固”,都植根于其内心与行为的“重”修身必先立其“重”。
破题倒是能破,也能够把握其核心思想,但是再往下写却有些把握不住了。
所以他直接选择。
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