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倒打一耙(2/2)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他们被刺破的皮肤周围就起了反应,开始长起了水泡,同时还带着些许瘙痒。
再然后,水疱慢慢变成了脓疱,周围也出现了一些红晕,整个手臂都有些胀痛。
周氏身体最为体弱,再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反应是最为明显的,整个人都有些轻微发烧,连说话都没有什么力气。
甚至疹子都蔓延到在脖子上,看上去有些吓人。
还好有了沈临之前的提醒,知道这是正常反应,周氏心中才没有那么恐慌。
不过沈临还是吓了一大跳,虽然几乎从来没有听过这种牛痘会致人死亡的案例,但是那是现代,体质完全不一样。
幸好虽然有些不舒服,但周氏力气还是有的,也只是轻微发烧而已,并没有特别严重,他这才放下心来。
接下来就是等脓疱干涸,形成一个深色的痂,到这个程度接种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形成了一定的抗体,再也不受天花的困扰。
沈临在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正好可以静下心来读书,虽然还没有进入书院,但他已经在为童生试做准备了。
作为科举考场上的第一关,是最简单的。
童生试分为县试和府试,以及最后的院试。
只要通过最后的院试,才算是真正踏入了科举的门槛,从此脱离平民阶层,享受见官不跪,免除徭役,不能被随便用刑等一系列特权。
但即便是最简单的一关,每年的淘汰比例也高达百分之六七十,再往后就更加残酷了。
所以科举考试就如同一个庞大的金字塔越往上走,便越艰难。
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足足有数十万人之多,但最后能走到最后一步,录取为进士者,只有区区几百人而已。
这才是最残酷的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像后世的那些所谓考清华北大与之相比也远远不如。
古代的科举考试更像是考试与公务员选拔相结合,一旦录取,最差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官。
他称为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而这一步,才是无数人可望而不可求的。
就在他用心读书的时候。
冯氏扭着水桶粗的腰,带着沈明石一步步靠近他们的院子。
“咱们就这么前去讨钱,是不是会不太好?”
沈明石沉着一张脸,若是换做以前,他打死都不会来。
可沈卓不知道为何花钱越来越大,隔三差五都会差人回来问他们要钱。
问及缘由,全都是说要结交同窗好友,宴请师长,他们稍微说几句,就会被抢回来,说他们不懂,他们口袋里的钱也日渐捉襟见肘。
“有什么不太好的,他们三房咱们读书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换做以前也就罢了,我可听说你那弟妹去了县城一家绣品铺,赚了不少钱,连桂花羹都吃上了!”
冯氏眼睛都红了。
长这么大,她连桂花羹都没有吃过,凭什么周氏有的吃。
所以她借着这么一个由头上来讨钱,反正有理有据,不给就闹!